□汪振澤 么昕熠 沈陽建筑大學
現如今,國畫藝術與視覺傳達設計藝術正在時代建設和發展中尋求全新的理念和創作模式,中國畫在畫面中融合了其他的繪畫設計藝術語言,同時深受傳達設計藝術的影響。國畫藝術也與藝術語言,色彩構成和平面構成中的研究成果高度融合,全面展現了國畫藝術的創新特征。
在我國,人文精神和畫面布局的和諧統一是繪畫創作的極致追求。中國思想精神更加關注的是一種大氣的精神,同時中國畫在色彩和筆墨語言上也十分重視展現自然和協調所產生的獨特美感。在中國畫的創作中,構圖通常也被人們稱為章法和布局。其主要是指形象符號占用空間的位置和大小。創作中國畫時,為了更加生動地表現主題和思想,在特定的范圍內,十分重視構圖手法的應用。中國畫的構圖形式十分豐富,散點式、鳥瞰式和邊角式是較為常見的形式。
其中,散點式應用較為廣泛,與西方焦點透視相比,中國繪畫中的大場面和大場景主要以立軸或長卷來創作,該手法將不同時間的場景充分融合為一張完整的圖畫,其將流動的視點和所見的場景呈現在一幅畫面當中,充分體現了畫作的深意和境界。
視覺傳達設計構圖的形式較多,常見的有對稱均勻、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等。中國畫的布白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通常被稱為圓形與底構成形式,圖形與底之間角色的相互轉換構成了圖與底,二者關系十分緊密,是一種比較的關系,圖形和底圖色彩之間相互襯托。通常,在畫作創作中,均以底圖來襯托底圖上的圖形和畫面。但是結合實際,部分設計作品也會以畫作整體作為背景,只需在背景上配上與之相關的文字,將其視為底圖上的圖形符號。在視覺傳達藝術當中也提倡中國畫構圖中的和諧理念,但是其主要的功能是為當前的商業和市場行業提供專業服務,因此其需要考量的是如何使用一種構圖形式,吸引消費者,具有顯著的功利性特征,相關人員可采取更加全面且多元的宣傳方式,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來實現既定的目標。
例如,畫作《陌生》當中,作者通過畫面的內容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但是在社會文明發展中,人們開采自然資源的力度日益加大,這使得動植物生長環境遭到了明顯的破壞,甚至出現了嚴重的生態失衡問題,雖然鳥兒在天空上自由飛翔,但是他們卻找不到自己最溫暖的家。該作品主要應用了工筆的表現方式,作者在畫作創作過程中,采用了精巧的畫面語言,并不是以寫實的手法來表現天空中的小鳥,而是僅僅用一塊顏色賦予了鳥兒形態,作品當中的玻璃則代表人類居住的房屋。該畫面的規律性較強,且極具層層重復疊壓的效果,更加生動地展現了當代大眾在日常生活中,穿梭于鋼筋水泥、高樓大廈,每天為了生活忙碌奔波的狀態。
作者在繪畫創作中,采用了簡潔的畫面語言和淡雅的色彩。畫面構圖形式借鑒了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中的空間構成語言重疊結構。從空間上,作品主要分為兩個組成部分,下半部主要以玻璃畫面為面,同時大小不同的面層有秩序地相互疊壓,最后出現線條,其是重疊構成和近似構成的重要表現形式。重疊法主要采用形態的遮擋關系來體現空間感,近似構成則是在基本形象的基礎上,適度變動局部,但是又不會失去其神韻。
例如,作品《前進·前進·前進》深度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號手”形式的演變和發展歷程,而且其也充分展現了現階段國泰民安,社會穩定的發展現狀。作者利用精巧的畫面語言為人們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抗戰到和平年代的發展歷程,無論我國處在怎樣的歷史時期和發展條件下,解放軍對祖國的熱忱與責任永不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安全,彰顯了我國興盛穩定的發展狀態。創作者在畫面上高度借鑒了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中形象群化的表現手法,形象群化是重復構建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其也充分展現了整體組合所產生的獨特美感,群化后形象更加生動,對大眾的吸引力也明顯增強。
綜上所述,國畫藝術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藝術應以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前行趨勢為核心,積極探索全新的創作手法,努力學習和借鑒多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內容,從而豐富藝術語言和形式,這也是時代發展對創作的具體要求,是突破傳統藝術表現方式的主要途徑。國畫藝術與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相互影響和融合,有利于優秀作品走入大眾視野,加強國畫藝術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