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徐水綜合高級中學,河北 徐水 072550)
原題出自2014 年全國Ⅰ卷37 題,3 個設問,共22 分,高三一輪復習期間選入學校自組的訓練卷,年級平均13.89 分,第1 問和第2 問失分較多。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主要失分原因為圖文材料信息提取不到位、審題不準、語言表達不規范等。
從2020 年起,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筆者以教育部考試中心研究構建的“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為依據,確定在講評中重點點撥答題技巧,滲透綜合題做題思想:不是做“答案”,而是做“答案的形成過程與方法”;不是做“情境與設問”,而是做“立意”;不是做“一道題”,而是做“一類題”。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試卷講評更加直觀。通過樣卷展示、評分,突出課堂的思維交互過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質疑評價,在過程中提升素養。
環節1:——導入:展示王國維《人間詞話》學習三境界。
設計意圖:綜合題成績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了鍥而不舍的精神,才不會半途而廢。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其“人生三境界”之說流傳度和影響力非常大,非常適合用來激勵學生。
環節2——展示優秀試卷;
設計意圖:高考閱卷任務重、時間緊,連續閱卷可能產生疲勞。想爭取閱卷老師給較高的分數,需要掌握 “答題技巧1-卷面整潔、書寫工整、分點答題;”。
環節3——真題重現:展示原題圖文材料,請同學勾畫關鍵詞并解讀;
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內陸綠洲地區,21 世紀初,該國甲地發現便于開采,儲量豐富的優質磷酸鹽礦,位置見下圖,初期開采的礦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 年該國在甲地附近籌建了磷酸鹽工業城,使其成為集開采,加工為一體的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設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的優勢條件。(8 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設磷酸鹽工業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條件。(6 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都會造成污染。有觀點認為“與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較輕”。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 請通過對甲、乙兩地的對比分析,闡述理由。(6 分)
設計意圖:引出“答題技巧2—窮盡圖文材料信息,提升獲取信息能力”。對材料信息的提取不要一次性貪全,可以先粗看圖文材料,再依據具體設問反看材料,試題全部做完再檢查是否窮盡圖文材料信息。
環節4——我來打分:展示學生樣卷,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得分,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選取典型試卷,學生分組討論之后,說出自己的打分結果和依據。基于差距較大的打分,在引發同學們對答題語言邏輯性和準確性、規范性的深度思考的同時,提高審題能力。邊講評邊歸納出答題技巧3-7。
答題技巧3—審考點、審行為動詞、審限定詞、審分值;
答題技巧4—“區位分析”類試題,采用“兩段式答題法;(即答案每句話的構成為“從圖文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自己的分析結論”);
答題技巧5—看分答題;(分值為“8 分”,一般意味采分點有4 個,為了保險起見可以多答1-2 個點,但要把重要的答題點放在前面,以免給答題老師留下主次不分的印象而丟分。所謂重要答題點即材料里面有直接體現的點,如磷酸鹽礦、石油、交通和市場。)
答題技巧6—規范語言表達,使用學科術語。“附近有多座油田,不用擔心燃料問題”、“沙特阿拉伯有錢”……這些學生看到位、想到位卻因沒有答到位而丟分,要提升綜合題得分需向規范要分數。
答題技巧7—大膽質疑,改造參考答案;高考題答案都是高度精煉的,不要照搬照抄,可以引導學生適當改造。第1 小題參考答案改造為“①磷酸鹽礦品位高、儲量大、易開采,原料豐富;②靠近亞洲、非洲、歐洲市場,市場距離近;③瀕臨海洋,產品運輸方便;④油氣資源豐富,能源成本低;⑤經濟發達,資金雄厚。”
環節5——變式訓練:讓同學們談一談改編之后的兩個小題的區別是什么?改編后的設問為“(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設國際磷酸鹽工業中心的區位條件。(8 分)(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設磷酸鹽工業城的區位條件。(6 分)”
設計意圖:引出“答題技巧8-把握區域空間尺度,明確答題方向”。沙特阿拉伯是一個大尺度空間,甲地是一個小尺度空間,同一要素在表述時要注意區別。以資源為例,比如第1 小題,可以說“磷酸鹽礦品位高,儲量大,易開采”,不能用“靠近磷酸鹽礦,原料豐富”;再比如石油,對于沙特阿拉伯可以說“油氣資源豐富,能源成本低”,但甲地則要用“遠離石油產地,需要遠距離輸送,能源成本高”。
環節6——現場示范閱卷
設計意圖:本次為年級線上考試,特意留了20 份試卷。前5 份邊閱卷邊談給分或者不給分的依據。后面15 份正常閱卷,讓學生們感受真實的閱卷過程,從而提高對書寫、對分點答題、規范答題、不寫錯別字的重視。
環節7——自主討論改錯、布置作業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要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反思。課后作業為2019 年高考全國Ⅲ卷地理36 題,也考查工業區位和同一情境中對不同尺度區域的把握能力,與本課契合度高。
教學反思:本節課基本貫徹了筆者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滲透地理核心素養”。不足的是現場批閱的試卷都是隨機留存的,不具備典型性。總的來說上好一堂綜合題講評課,要注意收集同學們的典型錯誤備好課。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全員提問和個別提問有機結合上好課。學生綜合題得分的提升,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逐步培養,讓學生具備科學的地理思維,逐步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