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琳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18 年6 月,教育部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首次提出“金課”“水課”的概念。由此,在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有關熱議。2018 年11 月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在“建設中國金課”的報告中又將“金課”標準歸結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課程內容有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是指課程要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和老師一起,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
對于當今各大高校,“金課”概念的提出無疑是一項考驗,落實和實踐“金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的這一過程則是真正通過高等教育實現強國夢想的過程。
在現階段,各類有關“金課”的研究熱度不減,結合各學科的特點以及“金課”“兩性一度”標準,不難發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因此,發現問題的過程亦即解決問題的過程。
大學英語“金課”的“高階性”,就是語言知識、聽說讀寫能力、外語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英語思辨力。眾所周知,作為全球通用語,英語是每位大學生獲取有關當代科學技術、社會發展一手資源的工具性語言,是與世界前沿信息產生鏈接的窗口,所以,大學英語在通識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在實際教學中,語言知識的講授不單單是教會學生各自獨立的單詞、語法,而是要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三者結合,即通過英語知識的傳授,能夠使學生獲得實際的語言交際能力及讀寫能力,有理解中西語言差異的敏感度以及用英語思維來思考問題的意識。而現如今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只是側重詞匯句法的重復性羅列,知識、能力和素質還沒有完全統一到一起。的確,不得不承認英語素質和思辨能力是英語知識掌握到一定階段后的高級產物,但在教學設計當中時刻牢記“高階性”的“金課”標準,有助于在當今“一帶一路”背景之下打造大學英語這一學科的“金課”,成就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
大學英語“金課”的“創新性”,對標“金課”標準,也要從三方面論述——課程內容上需具備國際化視野,緊跟時代前沿,用雙語意識看待國際熱點,內容與時俱進,符合社會需求,貼近現代生活。使學生們獲取真實的語料信息,能生動鮮活地運用于日常交際;教學形式上對標“金課”標準,需要改進傳統的授課模式,不斷開發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一改大班授課的公共課形式,運用現代技術探索高效的翻轉課堂等等形式,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最大化地使每位學生感受到大英課堂與科學技術的結合。此外,“創新性”要求的教學形式上的互動性則應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語言學習本身就是在交流中習得,積極開發創新、交互式的多變課堂,設置豐富的師生互動場景,著力轉變教師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其成為課堂的中心,學生探索新知在前,教師在課堂中只需答疑解惑、互動問答、情景模擬等,如此的教學形式便是“金課”所需;最后,“創新性”還體現在學習結果上。大學英語要想實現“金課”標準,就要反思現如今“一言堂”的現狀,鼓勵學生們多動腦,勤思考,多創設開放式問題,結合小組合作等研討方式啟發學生探究問題,培養其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后布置延伸閱讀等跨文化交際的內容,作業內容不限形式,在課堂上開展新穎多變的個人展示,推崇個性化見解,鼓勵個性化思維。學生在自我表述的同時,鍛煉的不僅僅是口語能力,更是張揚自我意識、歷練英語思維的好機會。
最后,對標“金課”標準,實現大學英語“金課”“挑戰度”則要求變革課程考核和評價方式,對師生日常教學提出更高的學術要求。不能再像以往老師隨意備課,學生們散漫上課,到期末在題庫中有限的知識點范圍內出一套卷子給出分數就算結課了。大學英語要想實現“金課”這一徹頭徹尾的變革,除了滿足“高階性、創新性”的標準以外,“挑戰度”或說課程的難度一定要有所保障。這一標準使教師在備課中更加注重學術性,從而激勵著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上的自我提升。同時,提升課程難度,學生們在預習、課中和復習環節自然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準備。有了對師生兩方雙重的激勵效果,隨著課程難度增加,“跳一跳”才能達到評價結果,這樣的改革方向最終收益的也是師生雙方。
自從“金課”提出以來,全國各地不斷展開研討,結合自身實情去實踐、去探索“金課”的建設。不僅是因為“金課”已被寫入教育部文件,更重要的是“水課”已被時代需求淘汰。大學英語最為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在培養現代化國際視野的人才方面意義重大。對標“金課”標準,不斷探索屬于這一課程自身的“金課”準則,是實現高教內涵式改革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