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10)
線上網絡課程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有使用即時通信工具進行直播授課的,也有以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礎、直播平臺為媒介,教師在教學平臺上傳設置教學資料、發放作業,通過直播平臺開展教學工作的。以筆者所使用的直播平臺為例,由于其自身的功能限制,教學以講授為主,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難以正常進行,直播過程中的互動僅限于教師提問指定某學生回答問題,隔著網線和屏幕,教師也無法通過學生表情觀察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情況。而學生在傳統課堂能夠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任務型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交替使用、綜合使用;傳統課堂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帶來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變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豐富教學的內容和改變教學的形式。然而在網絡課程中,學生只能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課程保證了2020 年春季學期的順利進行。2020 年5 月,《中國教育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指出,在線教育深入發展和大規模應用是必然趨勢,在國家層面,當務之急是解決好‘路’與‘車’的短板。他建議加快建設教育專用網絡,構建泛在的網絡學習空間,為教育教學提供快速穩定的網絡保障,支持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
在“互聯網+”環境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勢必要將網絡平臺的優勢與傳統課堂的優勢充分結合、打破網絡課堂和傳統課堂之間的次元壁。以筆者所教授的科目《綜合英語》為例:筆者任教的湖北大學知行學院以“學習通”為網絡輔助教學平臺,教師在該平臺可以設置任務點、發放作業,發起討論、投票、問卷調查等,同時該平臺支持教師的教學直播,也支持教師上傳提前錄制好的視頻課程。在進行網絡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主要利用直播功能講解知識點、設計提問,使用學習通平臺發放作業、預習以及復習任務。回歸常規教學后,教師的教學直播環節將被課堂教學所取代,但學習通平臺的任務點、小組活動等設置依然能夠發揮較大的教學輔助作用。平臺的任務點一經設置即可長久保存,學生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任務后還可隨時復習,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的內容鞏固和加強,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課上小組活動的分組也可以在平臺隨機生成,增加了活動的靈活性,創造了更多腦力碰撞的機會,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綜合英語》課程為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基礎課程,課程涵蓋了英語的聽、說、讀、寫、譯五大方面。《綜合英語》第一學年的教學旨在盡快幫助學生熟悉大學學習環境和自主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分析鑒別學習內容。第二學年則全面開展各項技能的訓練,在繼續抓緊聽說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對寫作和翻譯能力的訓練也增加了關注,要求教師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筆者使用的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英語專業精品教材)《現代大學英語(第二版)》,該教材第一、二冊課文以故事為主,第三、四冊逐步過渡到以非故事性文章為主;教材選取的文章能較為全面地介紹西方文化,能夠結合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和當今社會的各種熱點。教材的每個單元均由兩篇課文以及圍繞課文設計的各種練習構成,教師的課堂教學通常以第一篇課文為主。
“互聯網+”環境下,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習通平臺進行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課程設計。在每一個單元開始前,教師根據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模塊設置任務點。課前模塊包括有話題導入材料、文章背景材料、作者資料各種話題相關影音材料;課中分成活動和教學兩個部分,課上適當開展課堂活動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鼓勵學生的產出,而利用學習通平臺可以隨時投放問卷、投票等,平臺更是能夠根據抓取學生數據歸納詞云、能夠引入思辨話題幫助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黑板板書無法呈現的內容都可以通過手機拍照上傳至平臺分享來實現,教學內容則是教師對課文講解的補充,可以將重點詞匯、語法點、長難句、文章結構分析等內容設置成為知識點發放,教師也可以該單元重難點部分單獨錄制成視頻課程上傳至平臺設置為任務點,任務點的設置能夠較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及復習;課后教師可將相應練習上傳至平臺,學生在平臺進行答題,平臺對于答題情況的分析不僅體現在試題的正確率,更能直觀地體現出不同試題不同選項的選擇人數,能夠極好的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個體差異,隨時調整教學進度與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不難發現,課堂教學中對平臺的利用主要體現在教學輔助部分,語言類學科,尤其是外語教學中的交互活動是極為重要的,網絡平臺可以使教學材料更加豐富,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加多元但它無法替代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一是平臺功能限制,大多數的直播平臺難以實現教師一對多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交流,網絡課堂環境下課堂活動基本無法開展;二是網絡環境的限制,并非所有參與網絡教學的學生或教師都擁有良好的上網硬件設備及穩定的網速。
網絡課程的成功嘗試使教師們充分了解了網絡平臺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也使教師們對新技術的應用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相信在回歸傳統課堂后,教師們也能夠利用好網絡平臺,融合網絡平臺與課堂教學的優點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