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我國擁有著類型眾多的民族樂器,它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以及極高的傳承發展價值,位于中華民族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在這些民族樂器當中,二胡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種類,也在整個民族樂器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為了推動二胡藝術的創新發展,使其在當代仍舊得到繼承發揚和長足進步,就要提高對二胡教學的重視程度,構建完善化的二胡教學體系。高校開設二胡課程是進行二胡藝術傳承發展的重要途徑,而為了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高校需要迎合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趨勢,從不同角度出發改革二胡教學模式,讓二胡藝術得到發揚與傳承,培養學生文化傳承意識以及藝術素養。
中國的音樂藝術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在整個音樂藝術的發展歷程當中,也誕生了多種不同的音樂形式和民族樂器,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民族財富,也是值得后輩進行進一步傳承和發揚的文化遺產。我國的民族樂器類別繁多,各有特色,而二胡就是眾多民族樂器當中的一個典型與代表,在中國的整個音樂發展史上占據舉足輕重地位。二胡雖然只是民族樂器,但卻已然融入到了民族歷史文化血脈之中,不僅僅擁有著抒情言志的感染力,也有著非常強大的美學價值,二胡演奏的活力、感染力以及表現力是能夠帶給人無限的藝術享受。尤其是在漫長歷史文化浸潤之下,二胡也擁有了無法忽視的深厚文化底蘊。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推進二胡教學,并對高校的二胡教學方法進行有效變革以適應新環境就顯現出了巨大價值。第一,二胡帶有鮮明的民間文化性質,而在我們的民間也有著大量高質量二胡作品,表現了民族性,也蘊藏了深厚的民族情感,這些都能夠極大程度上培養學生民族精神,喚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第二,二胡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有著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力。比方說北方二胡粗獷激昂,南方二胡細膩婉約,這些鮮明的地域性對于學生了解地域音樂文化以及地域音樂文化的差異性來說有著重要作用。第三,二胡帶有鮮明的社會文化教育價值,不僅僅擁有著情感熏陶的作用,還能夠彰顯韻味和個性化價值。將文化價值和二胡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將會極大程度上提高二胡教學有效性,也能夠更好的對這種民間藝術進行傳承發揚。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高校二胡教學有效性,培育更多高素質的二胡藝術人才,必須在源頭上加大把控力度,特別是要把握好招生質量這一重要關卡,在源頭上保障好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二胡藝術傳承發展水平的提高提供根本保障。通過提升生源質量水平,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減輕教師教學壓力,同時也可以讓畢業人才的整體質量得到強化,從而建立高校二胡教學的特色以及品牌。除了要確保招生工作有效實施之外,還需要做好對二胡教學的科學設計工作,對各個環節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基礎訓練內容進行合理安排,通過鞏固和增強學生的音樂基礎,為他們今后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在第一年的基本功訓練當中,可以把練習曲作為主要內容初步完成,基本把位、音準、節奏中的訓練,并涉及到一些基礎技巧的練習,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而在接下來的練習當中,就可以學習經典的二胡音樂作品,因為學生有了以往打牢的基礎,所以在實際學習中會得心應手,既能夠保證學習質量,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校擔當著培育二胡專業人才的重要責任,也是對二胡藝術進行傳承和發揚的重要載體,所以二胡教學的質量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于是高校在對二胡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牢牢把握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二胡課程地位以及所占比重,將其從過去的大課與選修課轉變成為必修課,利用小課教學方法,關心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與進步,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輕松上手,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興趣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該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并在小課教學當中,經常性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對二胡演奏和二胡音樂作品進行深刻的溝通與探討,給他們提供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思維碰撞和學習溝通的過程中,取他人之長,補己之所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扮演好指導者角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持續完善教育教學素質和專業素養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
二胡發展歷史悠久,就目前而言,二胡演奏技巧以及作品創作都到達了較高水平。不過在對目前創作的二胡音樂作品進行研究后發現大量的作品將西洋作曲手法作為主要內容,更多強調演奏中的炫技,這體現出代表著中國傳統內涵性的要素在逐步流失,也體現出了進一步繼承傳統精髓的重要性。于是在之后的二胡教學當中,必須牢牢把握這一內容,在音樂作品的教學當中把傳統樂曲作為主要部分,引導學生增進對傳統作曲方法和演奏方法的把握,讓學生學會傳承傳統,熟練把握《良宵》、《賽馬》、《二泉映月》等不朽傳統名曲。當然繼承和創新應該進行有機結合,考慮到當代的發展要求,在二胡教學中融入一定的時代氣息,傳達時代人的心聲也是非常必要的,于是可以適當融入一定的現代音樂,包含創新性的二胡獨奏作品和二胡流行音樂,讓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也增進學生對現代民族音樂的認知。
縱觀我國的音樂教育,在教育實踐當中應用的教學方法大部分沿用的是西方教育體系。如果始終沿用了西方教育方法,忽視民族特性和地域性,就容易出現民間藝術間的割裂,影響到我們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所以,在如今的多元音樂教育背景下,在推動音樂教育改革創新的背景下,要提高對民族化教學的重視程度,打破單一的西方教育體制,尋求帶有民族特色和創新性的教學實踐策略。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賽馬》這部經典的二胡作品時,為了增強學生對作品所表現音樂情感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賽馬的場景,運用圖片和視頻展示的方法把學生帶入到相應的場景和氛圍當中,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構成鮮活的畫面,品味二胡音樂在表現音樂情感方面的特色。
過去的二胡教學側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教學方面,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表現空間和較大的實踐舞臺,導致學生不能夠將課上習得的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也因此影響到了學生的音樂學習有效性。在教育改革思想的引導之下,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二胡藝術人才,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相整合的原則,給學生提供舞臺實踐的機會,為學生走向成功創造良好條件。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節、專業匯報演出等實踐活動,并利用這些實踐平臺進行二胡演奏,并在這一過程中累積時見經驗,了解自身在實踐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當然高校也可以積極邀請校外專家或有名的二胡演奏者,來學校的組織學術講座,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二胡教學實踐性與專業性的認識,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保護民族傳統藝術文化是我們當代發展民族藝術文化過程中必須要關注的內容,對于二胡藝術的保護和發展,需要通過發揮高校二胡教學的作用來達到目的。為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達成,高校需要對傳統的二胡教學模式進行持續改革,提高對如今社會發展環境的適應能力,關注學生理論知識和演奏、創作等技能的綜合發展,培育出更多合格的二胡藝術人才,給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與進步帶來希望。這才是高校二胡教學的初衷和更高的價值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