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平 (太原學院音樂系)
現代音樂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而現代音樂發展的基礎,與傳統音樂密切相關,傳統音樂也是現代音樂發展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當前高校的音樂教育當中,存在著需要改善的問題,即有些學校過分強調現代音樂的學習,而對傳統音樂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由此造成學生的音樂學習與傳統音樂脫節,如此一來很難發揚傳統音樂當中的優秀部分。
當前我們生活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已經都離不開互聯網。基于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隨之會產生一些互聯網文化,而互聯網文化和傳統文化之間會存在一些差異,比如當前火爆網絡,甚至逐漸走入人們日常生活的互聯網語言,就與傳統語言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高校學生正處于接受教育的時期,思想尚未養成,會受到社會各界的影響,也尤其會受到互聯網教育文化的影響。因為互聯網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的明顯差異,長時間生活在互聯網環境中,容易與傳統文化形成較深的隔閡,而忽略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由此以來,對大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音樂和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傳統音樂文化經歷中華名族5000年的悠久歷史,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其中有許多彌足珍貴的音樂文化值得學生們去學習,也同時需要繼續被發揚光大。由此可見,將當代的音樂教學當中,加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元素,可以更好地對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和音樂進行發揚,能夠幫助高校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也能夠幫助高校學生養成正確而科學的思想價值觀念。當大學生能夠更正確地進行思考的時候,也將擁有更正確地價值觀念,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會為自己的民族創造更多的價值。
當前存在于音樂教學當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在于音樂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通常是教師對學生的音樂技巧進行授課,而這樣的課程通常是比較單一、單薄的,學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音樂文化的精髓,更多地只是重復模仿教師的教學,可能學會了音樂中的一些技巧,但是也更多地只是空有其表。而將音樂教學當中加入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了解音樂的文化背景,使音樂學習更有分量,不再是單一而單調的技術學習,同時也有文化來加成,學生可以通過音樂文化故事來更好地了解音樂、了解你音樂的歷史,從而進行更好的傳承,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我國擁有5000年的文化歷史,在這漫長的階段當中,是一個不斷地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過程,能夠留下來的事物,都已經經歷了很多的變革,包括傳統音樂文化,在這個過程當中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好。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音樂文化也受到了更多的沖擊,也有新的需要改進的地方,傳統音樂文化需要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這也是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當中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應該充分考慮傳統音樂文化和現代音樂教育當中的聯系,并且進行適當的融合,以此來發揚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與此同時,要將傳統音樂文化賦予新的內容,幫助傳統音樂文化與時俱進,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到更好的融合和發展,而這也是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的必然之路。
音樂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情感,而因為個人經歷和社會閱歷的不同,所領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比如同一首歌,有些人聽到會感覺到快樂,而有些人聽到則會感覺是傷感的。這也是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之一。音樂作品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歌唱者的演繹,而歌者如何能夠演繹好音樂作品,一方面需要歌者具有良好的演唱能力、表達良好的情感,而另一方面,則建立在歌者對音樂作品的充分理解之上,而有時候,歌者的閱歷可能不足以領悟音樂作品的內涵,這時就需要在教育當中做一些引導。比如在高校音樂教學當中,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的音樂唱功的培養,也要加強學生的領悟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以及所要傳達的情感。音樂文化等知識只有建立在對作品的充分了解、良好的領悟能力之上,才能將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演繹出來,而這也是高校當前音樂教學當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我國傳統的音樂作品當中,有著許多非常優秀,悠久流傳的作品,其中有一首經過漫漫歲月流傳下來的歌曲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歌已經有了不同版本的演繹,最早由先秦時代的伯牙先生所創作。據說,當時這首歌并不能夠被大眾所充分理解,而當時有一位叫做鐘子期的先生卻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領悟伯牙所創造的這首音樂,也因此,伯牙和鐘子期成為關系非常好的知己,并且由此一來一個典故,叫做伯牙絕琴,也就是說,鐘子期先生去世之后,伯牙感覺再沒有人可以理解他了。這也是音樂的一種境界,而高校需要努力的,就是幫助更多人能夠成為伯牙和鐘子期。
當前的很多高校在音樂教學課程的安排上,存在設計不合理的現象。高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唱功水平,而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探索明顯存在不足。很多高校的音樂課程當中,甚至不完全看不到傳統文化的地位,而這樣明顯是不利于學生的音樂學習。同時,有些高校在音樂考核方面也存在這設計不合理,或者不夠嚴謹的問題,比如有些學校在考試的時候會存在敷衍了事的態度,或者會對公平的追求存在不足,有時候會單純考核學生的某一項技能,而忽略了音樂學習當中的全面發展。針對這一問題,不僅是高校需要努力,同時也需要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國家音樂教育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性,號召高校在音樂教育中對傳統音樂進行更多的融合,以此來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綜合音樂素養。
孔子曾提倡因材施教,對于音樂教育而言,學生的個體差異更加明顯。尤其音樂所要表達的是歌者的情感,因為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的不同,所表達的出來的情感可能也是不同的。音樂教育當中存在不同種類的音樂風格,不同學生所喜歡的風格,會因個性的差異而不同。比如有些學生喜歡相對抒情風格的音樂,而有些學生則會喜歡搖滾風格的音樂。而在高校的音樂課堂當中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興趣的不同。對不同風格喜好的學生給與同等的關注,幫助不同風格的學生能夠在好好學習喜歡風格的同時,能夠對其他風格的音樂有所了解和學習。但是這個過程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度和喜歡程度,而不應該是強迫的,一味的強迫學生去學習某一類型的音樂,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高校音樂教學當中也應該注意此種問題,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有充分的興趣進行音樂學習,只有興趣足夠,才能夠更好的轉化為學習動力,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當前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有著傳統音樂文化之前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先進的音樂設備等。對此,高校應該予以充分的利用,在傳統音樂教學當中,加之多媒體信息等技術將會有更好的效果,也更有助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領悟。比如,當前音樂教學可以借助直播、短視頻等多媒體方式,教師應該充分與時代結合,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來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