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飛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培養學生跨文化的語言交際能力和進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教育。初中是學生開始接觸各個學科的階段,教師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更多的、難度更大的學習,初中教師不僅僅需要教給學生最基礎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結合中學生生活進行英語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在生活各個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習英語意味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將來的就業環境,英語能力在學生綜合素養中占有重要比重。較好地掌握英語學科知識,是學生可以應對各類考試,并且能獲得更多機會的基礎。而結合生活進行英語教學,在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無論哪個學科的學習,興趣都是最大的動力。初中英語教師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內容中。例如,在學習《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時候,在學生學習本單元的單詞和基本語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上課文的形式,來介紹自己衣服的材質。這樣學生需要思考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同時也要注意聽對方的表達,這樣才能做出回應。一方面能夠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在語言的學習中相輔相成,而讓學生通過對話課本內容,然后自己寫、自己說,同時別人在介紹自己朋友的時候也能鍛煉聽的能力,學習英語的各項能力都能有所提升,這也正是核心素養視角下對學生學習英語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中運用英語,也會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夠成熟,心理上也表現出自我、好動、對未知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針對初中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增加趣味性,與生活有關的情境能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課堂上。教育心理學指出,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新鮮的體驗,并且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初中英語較為簡單,并且有明確的生活化和場景化的特征。結合初中英語的種種特點,同時對教材進行透徹的分析,聯系生活實際,可以更好地帶動學生學習。例如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的教學中,可以讓班級同學先去了解自己喜歡的某種食物,然后用英語來描述這種食物的味道、來源,或者制作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場景學習英語。
語言類學科的學習,無論是哪門語言,都需要學生通過足夠的練習來鍛煉自己的能力,英語也不例外。只有通過練習,學生才能對陌生的詞句變得熟悉,也能通過練習漸漸熟練從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利用學得的語法知識和單詞組織語言。對初中生而言,多加練習對提升英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關聯的練習材料,以及在課后布置一些難度合適的練習材料,讓學生在練習中學習英語,提高英語水平。例如在《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練習單詞和語法,同時讓學生根據課本的方法,來對一些場所的位置進行提問,以此來引導學生練習英語。初中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存在局限性,重復的強化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同時,對話本身也需要學生更多的練習才能掌握相關的技巧,所以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勤加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另外,這種方式也能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勇敢表達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第一步。
初中是學生開始接觸各個學科的階段,教師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更多的、難度更大的學習,初中教師不僅僅需要教給學生最基礎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由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能不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生活化的教育,培養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