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澤
周口技師學院,河南周口466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生產技術行業人才的缺口較大。特別是對于現代制造業來說,不單單是機械加工,而是多專業、多學科知識融為多種加工領域的工業行業。目前技工院校培養學生很難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真正一線技能人才一般是由企業自身培養或者高薪聘請為主。介于企業培養人才耗資大、周期長的問題,技工院校應盡快提升自身辦學水平,培養出具有真實社會需求的機械加工人才。
相對于一般學科,機械加工專業對于實踐課程的需求是比較大的,單純的理論教學不可能滿足專業培養的需求。技工院校由于場地和經費的原因,針對實踐課程建設的平臺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學生很難加深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通過自己的實踐培養自身操作能力。在實際實踐教學環節一般是幾人一臺機床,學生的實踐機會很少,并且學校機床還存在陳舊問題,不能與社會發展相結合。
機械加工專業需要學的課程較多,并且有些課程的教學難度也比較大,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教授和理解,特別是一些新知識的加入使得該專業需要學的內容繁多。但是部分院校通過課程改革后,部分課程的課時進行了一定的縮減,因此教師很難通過短時間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學生的理解程度也很難達到標準。
對機械加工來說,雖然基礎課程相對比較穩定,但是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新技術更新換代較快,學校的教學內容也應該不斷地改革和更新。但是部分院校的教學教材使用年限較長,完全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學生不能了解最新工藝以及新設備原理。
機械加工專業對于任課教師的技能素養是要求比較高的,不僅需要教師擁有堅實的理論教學基礎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現場操作水平。但是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所聘用的教師一般是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他們專業知識水平很高,但是實踐操作也缺乏一定的經驗。與他們相反還有部分老教師實踐操作沒問題但是他們掌握的知識更新較差,不能與時俱進。
院校需要根據自身特點重新調整課程結構,合理安排實踐課程比重,結合學科特點,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穿插實踐性操作項目,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內容進行及時的鍛煉,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院校結合當地情況,在學期適當時期安排學生進行企業實習,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充分的了解所學專業的實際應用情況,從而在下一步學習中有意識的充實自己不足之處。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要緊跟社會發展需求,院校應堅持以“夠用為度”的方式進行課程簡化,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安排,對專業中重點部分進行講解。結合專業發展特點在增加教學內容的同時對增加內容進行篩選,以免過度增加教學內容,使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難度增加,學生很難掌握所需知識重點。過度的教學知識點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院校在選擇教材時,要緊跟社會發展,按照企業人才所需求的標準和崗位所需求知識為導向選擇合適教材。并且所選教材要將傳統的機械加工工藝與現代先進制作工藝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前身和未來發展趨勢,從而對所需專業有一定的宏觀認識;院校也可以結合當地企業特點結合當地規模性企業,統一編寫有針對性教材,做到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通過企業有經驗的員工進行經驗總結,編寫出更具備教學意義教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可以培養出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較強專業技能的人才。
對于機械加工專業學生來說,在沒有接觸該專業前幾乎沒有前期的基礎,課程教學的主要依靠教師的講解進行了解,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影響是非常大的。授課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他們只有掌握了更多更新的知識才可以更好的傳授給學生。因此作為院校來說,在招聘教師時首先要選擇具有一定加工經驗應聘者;對于在任教師定期進行培訓和再教育,不斷更新他們知識水平;對于教師自己來說也應該通過課下及時了解和學習專業最新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專業作為一個重要學科,技工院校應結合自身優勢培養出更多的專業領域人才。作為院校也要及時的分析和總結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有針對性的改革教學內容及彌補自身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