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婷
(武漢圓淵沉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不同的音樂類型猶如不同時代的表達方式,它們具有不同的音樂性格,在表述的時候獨具個性。我們很容易區分出隨著時間變化(由古希臘時期、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二十世紀)音樂類型的層層更迭,這些變化與當時不同作曲家的寫作習慣有關,但是更多的影響還是源于他們所處的大環境[1]。
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們從語法、拼音開始,反觀學習音樂的歷程,我們則是從樂理、視唱練耳等基礎學科入手。通過視唱練耳學科的積累我們的核心目的之一是“聽懂”音樂。二十世紀后出現了諸多不同類型的音樂,而我們在面對這些音樂風格時,容易出現“不懂”的情況,這一現狀源于我們對于這一類型的音樂風格不夠了解,在這一音樂素材上的積累不夠豐富,導致我們遇到之后無從下手。拓寬視唱練耳學科所涉及到的音樂類型這一趨勢,勢不可擋。
借由這一現狀,筆者將會在后面的內容中以節奏為探討重點,眾小成多,從樂節開始直至完整的作品,逐一分析爵士音樂風格在節奏方面的體現,同時總結一些常規的方式供大家使用,希望能夠開啟大家不同的學習視角。
曾經在美國黑人之間被傳唱的音樂,逐漸演變成了后來的爵士音樂,爵士音樂在他的“嬰兒時期”曾由五種類型的音樂(田間號子、做工歌、黑人圣歌、舞曲和黑人民謠)作為主體。隨著這一音樂類型在美利堅合眾國的大陸里不斷成長,最終被帶到了美國新奧爾良地區,成為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爵士音樂(Jazz),正因為這一原因,新奧爾良地區也成為了孕育爵士音樂的搖籃地。
在1917年的《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上曾經刊載過這樣一篇文章,文中解釋說:這些粗魯的樂手以他們特有的“搖擺感覺”作為演奏的航向標,將音樂用絕妙的方式進行延遲和加速,構成了爵士音樂獨有的基礎。大家不難發現,節奏才是爵士音樂靈魂所在。
十五世紀起的黑奴販賣事件,無疑在黑人音樂上打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搖擺的旋律如同他們顛沛流離、離家失所的生活狀態,“壓迫下的聲聲呼吸,伴隨著音高,音符生生滅滅,仿佛這個世界上一切都已經坍塌,只剩下音樂來做自己最后的支撐。”這樣的文字中透露著黑人當時的生活,外表看起來平靜,其實確實哀鴻遍野,無以寄托的哀思化入一吸一吐的音符中。搖擺節奏,從此誕生!
爵士節奏與古典音樂中常見的節奏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我們只是按照以往的古典節奏去完成,勢必抓不住搖擺節奏的核心;而我們如果是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給音樂隨意加上附點或是切分,必然也無法抓住爵士節奏的章法。
以幾個我們熟悉的節奏型來比方,兩個八分音符所組成的一拍兩個節奏型,我們在演奏的時候需要用三連音去做代替,三連音的前面兩個音符用連線的形式連接起來。
兩拍后附點的節奏型中,我們一般也會將前面的八分音符用三連音的形式代替,最終劃成三連音前兩個音符連起來,后面用一個四分音符和前面一組的三連音最后一個八分音符相連來表示。
兩拍前附點的節奏型中,我們也會將整個節奏劃成四分音符加上三連音的結構,其中第一個四分音符與后面三連音中的前兩個八分音符均相連,相當于適當地減少了附點節奏中八分音符的時值長度。
關于使用連音線:順著爵士音樂的軌跡,我們會感受到,連音線的被連時值部分將被休止符所替代,最終不發出聲音。正因為這個原因,爵士音樂中最開始出現的樂器聲部一般為吉他、低音提琴撥弦,這也正是突出“節奏樂器”(突出節奏的樂器演奏方式)的爵士音樂的特征之一。逐漸地,這些樂器也衍生到了鋼琴上(鋼琴琴槌敲打琴弦的發聲模式類似于打擊樂),爵士樂對于節奏的重視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廣泛的連音線使用,也導致了爵士音樂中包含比較多的空拍。
在爵士音樂風格中,切分節奏也是它的特征之一,而我們將不同的切分方式歸納成了四種,分別是:先行切分、后擊切分、休止切分和被延切分。
先行切分:一般來說,先行切分是在原本音符應該出現的地方提前半拍讓音符“先行”,這一類型的節奏往往出現在跨小節的地方,先行切分,某些意義上對于調式也是一個先行的提示。
后擊切分:和先行切分相反,在其規定拍數的后半拍出現,特意將旋律做一些拖延,有試圖突破小節的感覺。
無尾先行:在了解了先行切分的使用方式之后,我們可以將連音線后的音符進行省略,而先行的音符不變,這樣的形式我們一般稱為無尾先行,由于將旋律作了適當的“切斷”處理,整體旋律聽起來,風格上會更加活潑一些。
切分后延: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大于四分音符時值長度的音符上,該音符被動減少半拍,并將其減少的時值在后一個音符中進行補充,我們稱為切分后延。
我們常規學習的音樂節奏,比如古典音樂節奏,常常都把重拍放在每個小節的第一拍中出現,而爵士節奏的重拍往往不同于常規的形式,不排除它會在常規節奏中的弱位出現,而決定這一情況的就是具體的音樂風格。
爵士音樂風格中的重拍,往往具備下面的幾個特性:①先行切分中的“先行”音符,往往承擔重拍位;②后擊切分中出現的“先行”音符,也處于重拍位;③重拍位會出現在時值大于等于1拍的音符上。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人們一直認為爵士音樂中的“搖擺”特質只能建立在二拍子或者二拍子的倍數拍子上,而現代爵士音樂大量使用三拍子的節奏類型,推翻了當時人們的想法。
音樂爵士音樂中的“搖擺”風格已經讓音樂本身擁有了足夠的流動性,我們在處理爵士音樂的時候,不必通過“快”來解決音樂流速的問題。
我們將爵士音樂這一新的元素融入視唱練耳的學習中,主要目的是讓學習爵士音樂甚至學習其他類型音樂的學者對于爵士音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我們讀懂爵士作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詮釋它,將它傳遞給我們的觀眾。在學習的方式上采取“由支到干”的學習方式。“支”的部分我們在第二節中已經呈現給了大家,了解了單個的節奏最終音響效果,我們更容易著手考慮單個節奏進入到作品中之后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而“干”的部分,更加強調的是整體性,也就是站在宏觀的角度上,單個節奏進入了作品后,如何排布會更具有聽覺美感。
結合爵士節奏的連音、重拍處理,筆者歸納了爵士節奏中具有特性的重拍形式,分別是以下三種:重音、頓音、保持音;為了方便讀者在教學中進行實操,筆者也歸納了三種讀音方式:咚、噠、唔。
通過上面的陳述,我們可以獲得一些爵士節奏風格改編過程中的具體做法:首先,我們說明一下在重音方面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在第一小節中第一個音符處可以加上重音,第四小節的第一、第二、第三各音符上均可加上重音,第七小節的第一個音符上面可以加上重音,第八小節第一個音符上可以加上重音,第八小節第一個音上可以加上重音,第九小節第一個音符上可以加上重音,第十四小節第三個音符上可以加上重音,第十五小節第一、第四個音符上可以加上重音;其次,我們說明一下頓音的處理方式,我們在第二小節,第五個音符上可以加上頓音,第三小節第一個音符上、第三個音符上可以加上頓音;處于第四小節的第五個音符,可以加上頓音,處于第六小節的第一個音符及第五個音符可以加上頓音處理,第八小節中的:第三個音符、第五個音符及第七個音符可以加上頓音記號;在第十小節中頓音記號可以加在第三個音符上,在第十三個小節中的第一個音符上面也可以加上頓音;最后,我們說明一下保持音方面的處理方式,我們在第一小節的第一個音符上可以加上保持音,第六小節的第二、第三、第四個音符上可以加上保持音;第十一小節的第一個音符、第二個音符上均可加上保持音。另外 我們的處理方式不是需要學習爵士節奏處理的同學全部將所有可以改編的部分進行調整,我們還是需要以可聽性為參照來進行調整。
作為爵士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節奏”部分,正是爵士音樂的靈魂所在,我們在演繹爵士作品時,首先著眼的應該是作品中的節奏處理,繼而再考慮到具體的音高上。同一個爵士音樂作品(正如我們所分析的《Fly me to the moon》)通過節奏的變形,可以成為諸多的版本,這與古典音樂有許多的區別,爵士音樂的二度創作空間較其他音樂更大一些。通過不斷變更這些節奏甚至音高,對于學生在視唱練耳的能力甚至其他的專業能力上,都會有許多的幫助。
通過剖析爵士音樂的發展歷史及具體的實操方式,筆者從不同的兩個視角切入爵士音樂這一學科,而作為音樂基礎學科的視唱練耳課程,需要加大學科本身的廣度,從而達到作為各學科基礎這一目的。另外,作為學習音樂的學子,如果可以通過視唱練耳的學習,達到對各種類型、各種風格音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對于他們未來的后續學習來說,無疑是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樂科基礎建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