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平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東壩九年制學校,甘肅 隴南 746400)
拓展延伸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折射出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智慧,同時也是對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重要考察方式。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逐漸意識到拓展延伸教學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地開展拓展延伸教學,也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高質量、科學、合理、適度的“拓展延伸”教學還需要積極探索,不斷創新。
新課程改革使人們對“拓展延伸”一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教師應在新課改理念與目標下學會創造性理解和使用語文教材,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各類顯性與隱性的教學資源,通過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滲透生活化教學思想,以多種途徑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豐富學生語文知識,不斷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使其學會輕松理解和運用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修養。拓展延伸是在充分挖掘與創造性使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更廣泛、更深入、更具有實用價值。拓展延伸教學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構建溫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誘導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激勵學生探究,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拓展延伸不能盲目隨意,更不能單純為了拓展而拓展、延伸而延伸,更不能偏離教材和文本;另外,拓展要適度。因此,初中語文拓展延伸教學要基于語文教材進行適度拓展延伸,脫離文本的拓展延伸毫無意義。教師立足文本,準確把握課文內涵,明晰重難點,并有技巧地進行拓展延伸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濟南的冬天》的實踐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運用新穎多樣性的課外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課伊始,運用大量的時間介紹作者老舍的生平、故居,以及其主要文學成就,并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濟南冬天”的美麗場景,耗時之長令人咂舌。學生在這些生動的知識和有趣的圖片熏陶下確實興致勃勃,但這樣的拓展延伸卻本末倒置,因此是失敗的。
拓展延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能力水平與語文認知進行適當延伸,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能使拓展內容迎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又能適當拔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實踐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詩歌內涵的深入理解,教師可以將詩人食指的《相信未來》作為拓展延伸文章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從同樣兩篇經典勵志詩歌中尋找共同點,從而獲取更為直接和真切的情感體驗。這樣的對比拓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驗,同時也使學生領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在朱自清《春》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其經典散文《荷塘月色》拿來進行比較閱讀,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輕快與優美,另一方也讓學生在兩篇文章的對比學習中拓展知識,提升能力。
初中語文拓展延伸教學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一些教師單純為了豐富學生知識而將一些拓展內容生硬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要求學生機械記憶,或生搬硬套地使用,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在拓展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旨在激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與解決問題,形成開放性思維,對事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的實踐教學中,為了拓展學生思維,教師可以給出這樣的問題:“阿長在‘我’的生命中是一個重要而神秘的存在,‘我’對她又愛又恨,愛她的關心呵護,恨他的不理解、粗俗,但最終這個與‘我’有著神秘關系的女人給我的人生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類似‘阿長’這樣的人存在呢?你對他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你們之間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發生?”這樣的問題具有開放性,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呼吸自由、創新的新鮮空氣。
綜上所述,實施初中語文“拓展延伸”教學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拓展延伸”更加豐富多彩。既要立足教材,又要適度靈活、開拓創新,還要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認知水平,使“拓展延伸”教學更加科學高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