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
(遵義市第十二中學,貴州 遵義 563000)
化學概念主要涉及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相關構成,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若想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就必須先對學生進行相關概念的講解,使學生對化學概念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我們也經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學生初步了解相關化學概念后,老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實驗,通過相關實驗,使學生觀察相關化學現象,從根本上了解相關化學概念,同時由于學生剛剛進行化學學科的學習,所以在實驗過程中,老師應該叮囑學生注意安全,對于學生遇到的難題,老師應該及時進行講解,并和學生一起探究,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如老師在講解有關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相關內容時,這方面知識學生剛剛接觸,老師應該首先向學生闡述什么是物質的變化?物質由原來的形態轉變為另一形態,叫做物質的變化,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是指能夠直觀得到的結論,統稱為物理性質;而化學性質一般是指經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果在這個時候,學生提問,化學變化究竟是什么?老師可以對相關概念進行講述,變化可分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是否會產生新的物質,若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被稱為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統稱為化學性質,反之,則是物理變化。這樣通過簡單的講解使學生理解大致概念,為以后的教學提供方便。但是只是簡單的講解大致概念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概念。我們經常說“實踐出真知”,所以,老師還應該適當讓學生進行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具體的操作過程,同時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老師可以做出一定的指導,如帶領學生進行酒精揮發的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明白,揮發屬于物理變化,是從物質變成了分子狀態;同時還需講述化學變化實驗,如燃燒,這一過程是產生了新的物質。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物理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質,而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這一化學概念。
初中化學涉及的知識較淺,而且比較零散,無法將零散、繁雜的化學知識,進行較為系統的分類,也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老師應該及時地幫助學生對相關化學概念進行系統的分類,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相關化學知識。同時老師還應該意識到,化學知識涉及微觀概念,這就使得化學知識較為抽象,為了方便學生理解,老師應該加強直觀教學,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同時還要采用微觀與宏觀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使學生對相關概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老師還可以適當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化學問題,在合作中共同進步。例如老師在講述原子結構的有關內容時,首先可以引入相關概念,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同時,老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相應微觀粒子進行系統分類,便于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記憶。可以進行適當拓展,比如告訴學生目前發現的最小微粒是夸克,以此激發學生興趣。此外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對于微觀世界的知識理解有限,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播放相應分子與原子結構的視頻,使學生對相應的原子結構概念有了更為直觀的理解。同時多媒體還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老師在教學中經常說原子構成分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認為,分子比原子更大,甚至更穩定。這個時候老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播放相應動畫,使學生理解化學變化過程,加深對化學概念的理解。教學要以培養學生辯證看問題的能力為目標,老師應該采用正反兩方面,多角度的方式講解,以便學生理解相關概念。通過設置正反兩個問題,使學生更快速地理解相關化學概念,為日后的教學打下堅定的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老師應鼓勵學生適當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對相關化學現象進行探究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創新意識。
在概念教學中,如果只是較為系統的對相關化學知識以及概念進行分類是遠遠不夠的,若想在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還需要老師針對相關觀念分清主次,講解其中的重點知識,并適當對相關概念加以剖析和拓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同時老師還應及時進行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當設置化學問題,供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老師也應該意識到,學生術業有專攻,所以老師應該注意因材施教,適當進行分層教學,針對學生情況,提出不同問題,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若想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幫助學生逐步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獨立進行系統分類的能力,并告知學生各個化學概念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創造便利條件。同時老師在構建知識體系的同時還應注意鞏固學生相關基礎,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老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并鼓勵學生依靠自身化學知識,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分析,并講述產生的相關原因,增強自身對化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老師不只要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還要注意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所以老師可以適當布置相關作業,采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