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才
(四川省內江第三中學,四川 內江 641000)
從初中階段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學科學習狀況總體調查來看,數學是初中生普遍認為較為難學的學科,也是班級教學中容易形成兩級分化的學科。這主要是因為初中階段的數學,相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來說在質和量方面都有了飛躍性的變化,一方面,初中數學相對于小學階段以單純地數字計算,簡單的圖形認知和初步的邏輯應用題來說,難度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且各項的教學范圍也大大的提升,因此大多數小學生升入初中之后,在數學方面的適應是個充滿挫折的過程;而另一方面,初中階段不僅僅是數學,其他學科逐步增多,在小學階段原有的語數外基本學科基礎上增加了政史地、理化生等學科,所以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學習任務量翻倍也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時間緊,壓力大的特點,那么在學科學習過程中反而更容易出現偏科、畏難等心理。而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突出的學科,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某一環節掉隊,則很有可能影響接下來一系列知識的學習,這也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班級逐步形成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班級的教學進度和教學難度被打亂,教師要么放棄一部分“后進”學生,要么顧全大局耽誤一部分“優異”學生,總之造成教學效率的降低,所以尋找解決班級學生兩極分化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成了初中數學教師教學中一大重點任務。
分層次教學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因材施教教學理念下所衍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恰好應對于解決班級兩極分化問題,所以為數學為代表的客觀性學科解決“后進生”等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這里所講的等級并不帶有偏見成分,而是單純的從學生的成績和數學學習能力綜合考量下所劃分的,目的在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對應難度的知識示范,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能有相對高效的收獲。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數學是一門非常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的學科,而素質教育則強調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做到以人為本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能力,所以本文中我就從分層次教學模式入手,談談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應當如何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做到教學過程中的“區分式”教學,促進班級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分層次教學最基礎的部分在于學生層次的劃分,這是教師有針對性制定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規劃的基礎。所以要想實現分層次教學模式的高效運轉,我們勢必需要從最基礎的層次劃分入手,采取科學、靈活的劃分策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小組位置”,進而在教學中獲得最為準確的教學內容。
首先,在進行學生層次的劃分方面,我們要本著綜合性的原則。在以往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往往是根據成績一刀切,而素質教育更加看中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潛力的挖掘,所以在分層方面我們可以實現成績為主,而學生的能力和潛力為輔。例如選擇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摸底考試成績進行比例的三七開,避免學生在分層過程中出現因為成績不穩定所導致分組錯誤的問題出現。
其次,在分層次過程中我們要本著靈活性的原則。一方面,我們在劃分層次小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劃分不同的小組,如課堂探究問題小組、課下作業互助小組等,每個小組目的不同,那么組成人員的能力組合方式不同。如探究小組分層次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加入一兩個“火箭生”或者“后進生”從而保證問題探究過程中的“優劣互補”。另外小組之間成員實現流動性,根據每個大考和近期表現作為參考,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推動其力爭上游。
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學目的在于拓展學生思維,構建學生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分層次教學模式下,我們還要打造互動探究式課堂,促進不同學生思維發散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分層次教學模式下,我們的課堂互動也要做到“區別性”,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例如我在備課過程中一方面要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安排找到教學的重點和核心,然后針對教學重點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進而在教學互動過程中無形的挑出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問答和討論中,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有區別性的引導不同學生思維的拓展,逐步構建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次,在分層次教學模式中,我們還要結合探究式教學實現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的整體性進步。就如上文中所講,數學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問題探究必不可少,那么在探究方面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小組的組合,從而保證小組內部的實力互補,小組之間的實力均衡,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內部學生的“以優帶劣”能力,同時又促進小組間的良性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實施還有一個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補齊短板,進而緩解班級的兩極分化問題,保證班級教學進度和節奏的統一。所以在分層次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學生短板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結合學生以往知識學習的反饋,針對性的布置對應的隨堂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的同時,也能針對性的實現檢測收集學生的當堂知識學習反饋,進而為接下來復習課或者是開新課的教學重點進行定位。
其次,在課下鞏固階段,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短板制定對應的解決策略。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會存在客觀的不同,作為教師我們通過課堂互動反饋、階段性檢測等都能總結出學生的問題。針對性的布置課下作業和鞏固專項,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補齊短板。
總之,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我在實踐中深深地感受到分層次教學所帶來的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以上僅僅是我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所分享的對應的分層次教學感受,希望對其他教師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探究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