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斌
(貴州省銅仁市民族中學,貴州 銅仁 554300)
引言:高中數學是學生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學生未來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課程,所以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些數學教師受到高考導向思想的影響,過分強調學生數學解題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高中數學教學氛圍枯燥乏味,最終使學生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對此,數學教師應該更加專注于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讓高中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課程的學習魅力和應用價值,實現高效學習.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策略談點體會。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策略的實施,要求教師能夠讓學生在生動而又具體的情境之中進行應用性、創新性的學習.在“專注應用,注重創新”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學習心理會一直處于興奮的狀態,比較容易接受數學課堂上的知識和信息,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加快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用是學生學習的有效驅動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多創設應用化的教學情境,要有針對性地降低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感,降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負擔.如,很多數學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很多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應用價值,創新性的學習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感覺非常吃力.對此,在講解這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一些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開展應用性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趣味性,以便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拋物線”時,教師可以結合現代科技與生活中的實例來導入概念教學.如通過幾何畫板或FLASH動畫模擬炮彈的運行軌跡,讓學生思索投籃弧度大小對投籃命中率的大小,立定跳遠時保持怎樣的弧度會跳得更遠等,通過這些生活化、趣味化和應用性比較強的教學情境的引入,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容易理解和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動態性和直觀性特點,不僅能夠讓平時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立體,而且能夠通過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幾何數學這方面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幾何圖形立體地展現出來,通過三維動畫的立體化效果和空間透視性等特點,能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幾何圖形中的直線、平面、點之間的位置關系。同時,動態地展現球體的運動、旋轉等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教師在課前就能夠先做好課件,還可以通過動態的物體演示來取代實體展示。運用圖、文、聲、像的資源集合來簡化數學教學步驟,不僅能夠減少課堂板書的時間,同時還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讓學生獲得更多數學知識。
如今新的課程標準下,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整體性、激勵性、發展性功能,注重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元、評價標準多元。一改以往以分數論英雄的學生學習成果評價體系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評價,要求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既關注數學學習結果,也關注數學學習過程,既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態度變化,再者,客觀上,由于所選模塊的不同,班與班,學生與學生失去可比性,在新的評價體系中,還引入了模糊的等級評價以及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如選課時數、平時成績、模塊成績等占不同比例,對評價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評價更趨科學合理,對轉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對未來高考的改革、人才的選拔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培養高中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突破教材、走出課堂,進行外出參觀或者社會實踐活動,并借此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搜集一些生活問題,并且對搜集的問題進行反思,看自己是否能夠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處理,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無法進行準確應用,或者解決不了現實問題時,可以及時向同學或老師求助,這樣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集體探究的氛圍下也有助于學生獲取數學學習的應用體驗。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強調“專注應用,注重創新”,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主動,積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數學知識的現實應用和反思創新中實現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進而促進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