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伶
(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城區第一小學,河北 廊坊 065300)
數學科目一直以來就是一項需要重點研究的基礎學科,要深入地學習數學,不僅只需要學生單方面的掌握數學知識甚至死記硬背各種數學公式、數學類型的題目。這樣是無法掌握數學學科的精髓所在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采取的方式不恰當,課程設計不合理的話,容易打擊學生們的積極性,對數學學科的學習造成不好影響,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本就開放,如果只采取強硬的態度,只求不多不少地完成教學任務,不關心學生們真正需要的,就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一定影響。教學方式的傳統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教師至少應該努力使自己的教育課堂充滿活潑的氣氛,得到學校和家長的信任。這將會導致小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力很低,通常只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述,或者老師提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不利于以后的中學教學甚至更深入的研究。另外,老師本身也不一定有足夠的教學經驗,不知如何理解小學生的看法,互相的不理解,學科內容過于抽象,這也會使知識內容只浮在表面,沒有深入學生的內心。
小學生的思維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仍然處于一個活潑積極的狀態,
更習慣于充滿樂趣的課堂氛圍,也同樣有利于他們在現階段就埋下一個培養數學思維的種子,有利于幫助他們對未來的學習鋪好道路。教師應該學會從生活入手,從小學生們感興趣的實際入手,找到一個令他們感興趣的出發點,從而引導他們在課堂上的活躍性。還要應用已經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相應的問題,讓同學們在生活中體驗數學,了解數學最后愛上數學,把理論具體化,抽象變為形象。好的老師會利用數學生活這一概念引導學生徜徉數學的世界。
在傳統教學中,部分教師完全按照書本上的內容照搬照抄來灌輸給學生一遍,思維只限于書本上,不擅長引用一些脫離課堂之外的事情。老師忽略了真正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模式,舉的例子也過于陳舊,不能有效地引起小學生的創造思維。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拓展眼界,也避免了板書的麻煩,而有些教師堅持使用傳統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失去了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多媒體系統成為一種擺設,成為應付外界看法的一種手段,這著實讓人感到失望。沒有課外的拓展,小學生會覺得毫無樂趣,多種有關聯的事物不能聯系起來,知識過于分散無序,不僅學生沒有興趣,還增加了理解的困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思想境界都不夠深,對很多事物了解的也不夠深,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生活與課堂理論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理解程度。
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其思維模式以直觀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這也使得其感知籠統,在感知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無意性和情緒性表現相對來說比較明顯,不善于讓自己的感知靈活地服從于規定的任務和要求這也在無形間增大了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難度。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遵循學生的感知規律,培養其運算能力,如在學生做題時,教師要求其認真讀題仔細審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排除他們在運算時外界對其學習產生的干擾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良好的習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在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時也需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計算習慣主要包含有書寫習慣、審題習慣和驗算習慣等。首先是書寫習慣、教學中教師要以身示范,在平時的板書中規范、工整的書寫運算符號和數字引導他們規范書寫保證作業本的干凈整潔不要隨意地涂擦習題改掉書寫中存在的陋習。同時還應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在做題時注意不能看到題目馬上就開始計算,而是要先仔細審題,確定計算的順序,如在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要先計算括號內,計算完括號內的式子,再根據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法則進行運算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最后,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還應幫助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算理是學生能否正確計算的核心所在,在剛剛接觸運算知識時學生可能會覺得比較新奇有趣,但是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可能就會覺得運算枯燥無趣,一堆數字反復計算,毫無新意。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只注重教學生怎么算,但是其忽視了讓學生理解教師所采取這種運算方法進行計算的根本原因。因此做好算理教學就顯得極為有必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做到真正的"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就需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異分母分數不能像同分母分數那樣加減,幫助他們理解加減之前進行通分的原因,并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講清楚算理能夠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清本質,明白各種計算方法的原因策略為學生計算的正確性保駕護航。
總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運算能力的培養,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運算學習內容,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