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華
(旺蒼縣陳家嶺小學校,四川 廣元 628200)
新教育網絡師范學院執行院長郝曉東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曾說:“我們有什么,才能看到什么。”每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有其特殊性,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二十多年來的語文教學中,總覺得語文教學和其它學科的教學有很大的不同。語文課堂要有“味”,是對語文教師最大的要求。
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得有“語文”味。那么什么是有語文味?“詩言志”、“言為心聲”,透過文字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感情,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在學習作者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語文味所指的就是這個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語文課的最大問題不是怎么教的問題,而是教什么的問題,語文課的最大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說句不太中聽的話,不少語文課總是喜歡“紅杏出墻”、“為人作嫁衣”。有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具體來說語文味表現為“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一堂好的語文課還要有“人情”味。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接合起來。這里的人情味有三層意味:一是語文課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機械刻板的語文課注定不受學生的歡迎,不受學生歡迎的課能成為好課嗎?二是語文課要注重情感熏陶,價值引領,否則語文課就會犯上。喪魂落魄癥,稱為空心課,三是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對學生要尊重其個人和理解其需求,賞識其個性,激勵其潛能。能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堂好的語文課還要有“書卷”味。一堂好的語文課最好還能有點兒書卷味,當然這是我的一種個人偏好,或者說是我的一種風格追求。有的語文課初看時滿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細細體會則味同嚼蠟,整個感覺就是缺乏內涵,缺乏品味。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初聽時可能不覺得怎樣,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內涵豐富的文化底蘊。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儒雅,從容,含蓄,純正。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常常靈氣勃發,靈光閃現和在教學上別出心裁,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和在課堂操作上另辟蹊徑。總之,有書卷味的語文課是大有嚼頭的語文課。
有了“三味”的語文課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小,終止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
第一重佳境,關鍵是一個“在”字。我“在不在”課上,這很重要。有人會覺得很奇怪,我在上語文課我怎么可能不在現場呢?此處的“在”大概設計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叫“身在”。持“奇怪論”者,大多數是“身在論”者,因此。感到奇怪也就不足為怪了。第二個層次是指教師能全身心的投入課中,一心一意專心致志。這一層次已經觸及佳境。第三個層次是“思在”。笛卡兒有言,“我思故我在”。教師能上出自己的思考、己的思想,這才是哲學意味上的一種“人的存在”,有些老師是在上課,身在,意也在,但他上的不是經由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創造的課,而是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囫圇吞棗的課,這就是身在場而思缺席的課。嚴格地說,第一重佳境應該是思在之課,可這種佳境的實現關鍵在于堅持和尊重自己的獨立思考。只有上經過自己思考的課才能進入此佳境。
第二重佳境,關鍵是“如”。如者不僅有好像之義,更有適合之義。課的風格,就像你的性格,你的人格,因為課的風格于人的風格在深層次上具有同構性,所以二者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適合,對待課既要有事業的態度,也要有科學的態度,更要有藝術的態度,如的境界已是自覺地將課作為一種藝術加以追求了。藝術的成熟常常以風格的形成作為重要標志。形成課的風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我對主體的一種深刻尊重和理解,人越是高揚主體性,也是彰顯自己的人格特征和魅力,課的風格也就越鮮明,越自然,越具有魅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最好的風格就是本色,本色的課拒絕機械模仿,拒絕東施效顰。人格的灑脫一定會折射為課的灑脫,人格的嚴謹自然會融化為課的嚴謹,要實現這種佳境,關鍵在于上最適合自己的語文課。
第三重家境關鍵是一個“即”字,“即”者當下也,實現也,即心即佛也。你的人生存在于課的每一個當下;課的每一個當下,成就了你的人生。語文人生,人生語文。糟糕的,浮躁的,粗野的,暴力的語文課成就了你糟糕的,浮躁的,粗野的,暴力的人生;反之詩意的,寧靜的,優雅的,溫暖的語文課成就了你詩意的,寧靜的,優雅的,溫暖的人生。這實在是職業生命的不二法門,自然此處所言佳境,當是語文課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當下的實現。進入即的境界也就是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課的所有規范、所有準則,因為嵌入了自己的生命和靈魂,而成為自由和率性的道場。只有無課的課,才是課最高境界。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襯托著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猶如強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點小光束,那么為教育技巧打下基礎的職業質量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一堂好的語文課,它的味道是濃的,境界是高的,這也是我畢生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