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白溝新城第一中學,河北 保定 074004)
社會是多變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知識日新月異,我們已無法用過去所學的,教現在的孩子去適應未來的世界。只靠傳統的注入式教育已無法適應這個變遷的社會,我們要求繼承傳統,更希望推陳出新。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我們教育的方法必須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提倡開放式的創造性思維教學,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力,使學生能邁向卓越的未來。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創新教育,以下淺談幾點:
創新意識強的人具有強烈的創新欲望和創新勇氣,因此,提高創新意識是培養創新精神 的前提。青少年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將來要擔負起科技創新的歷史使命,從學生時代就要培養他們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一)建立培養創新意識的良好環境。
營造一個民主、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條件。①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重視學法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集體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②表揚那些獨立思考、別出心裁的學生。③延緩評判。即不輕易評判學生創新思維或成果,這樣給學生心理帶來安全感,消除他們怕受批評的緊張情緒,更好地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
(二)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們對不了解的事物產生的一種新奇感,它是由外界引起的一種情感狀態。好奇心總是通過新奇、疑問等心理活動引導人們有選擇地、主動地、頻繁地接觸產生新奇感的客觀事物進行觀察,使認識不斷深化。為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要打破學生定勢思維,鼓勵學生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如語文教學中對詞句的理解,對課文內容、中心的領會、歸納,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思考、表達。在語文教學中,只有這樣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學語文教學目的之一。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有可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最重要的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健康地發育成長。但不能讓學生的思維陷于定勢的習慣,否則,學生對類似問題的感悟將總是沿著固有的思維軌跡去發展,在解決問題時,不愿動腦認真分析,不愿推敲現有結論的理論根據和邏輯關系,僅僅滿足于常規結果。這樣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畫地為牢,成為思維定勢的“奴隸”,學生創新的需要、動機得不到有效的激發,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將無處依附。
(一)啟迪學生豐富的創造性的想象力。
在已知事物和觀念的基礎上,努力去探索新事物和新觀念,這種探索借助大腦對已知信息的加工、整理與推理創造出新形象能力就是想象力。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以舊探新,以新固舊,使學生借助創造性想象豐富自己的心理活動,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二)鼓勵學生大膽地幻想。
幻想是想象力的升華,其特點在于擺脫了現實的束縛去塑造未來。科學發展的歷史表現,人類的創造性活動總是伴隨著幻想,幻想往往是發明創造的先行者,是人類活動的巨大動力,它不僅能引導人們去發現新問題,而且還能激勵人們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從事創造性的勞動。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和愛護學生的科學幻想,使幻想變成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創新作文旨在一個“新”字,不應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方式,每個學生完全可以而且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積累的材料,作出種種大膽的設想,在“創新”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訓練創新作文中深化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訓練創新思維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表達自己獨特見解的能力。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外活動具有實踐性、趣味性、靈活性等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全面開放課外活動設施。課外活動要為學生施展創造才能提供舞臺,使學生的創造發明活動有資料、有設施、有場地。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開展導讀服務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內學得的知識得到印證和拓寬,在課內培養的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
(二)創辦學生自己的報刊、電視臺、廣播站、中學劇團。創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潛在心理能力,創造力要靠教育和實踐來挖掘。放手讓學生創辦自己的報刊、電視臺、廣播站、中學劇團(課本劇),主動充當小編輯、小記者、節目主持人、小演員的角色,使他們能夠獨立地動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小社會”服務,發揮主人翁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濃厚的興趣、主動的參與意識和獲得成功后的成就感,為不斷創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