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寧縣石咀中學,廣東 廣寧 526349)
中考語文不僅考察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還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解題能力、寫作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內容,在千頭萬緒中整理出一條適合學生的優良復習課程計劃,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復習的關鍵。
把握考試重點就是把握了復習教學的方向,廣東省統考的語文中考試卷將考試內容劃分為基礎知識、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寫作和名著閱讀等方面,基礎知識包括古詩文積累運用、字詞積累、詞語運用、語病修改和句子仿寫語段壓縮等內容,老師可以通過歷年命題特征和趨勢把握學習重點,也可通過考試大綱為復習教學指明方向。以文言文閱讀為例,文言文通常考察字詞用法,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古今異義等都是常見的高頻考點。在文言文中,“亡”字意為逃跑、丟失、妻子意為妻子和兒女;卑鄙是一種謙辭,表示自己出身低微,見識短小,并非是指品質卑劣。通過分析歷年的考點,掌握考點背后解題的思路和邏輯,舉一反三,面對不同的題目、內容,都做到有思路可循。把握考試重點,能夠進行針對性的學習,不至于在題海中茫然無措。在復習階段,也會更有把握,對考試充滿信心。
教材是考試的中心,如果只是參考以前的例題把握重點,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老師需要針對教材內容,分類規劃,將教材重點聯系在一起,共同復習。以《我的于勒叔叔為例》為例,老師在展現課文中的百態人生時,還可以將《鄉愁》、《孔乙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同類文章劃分進來,完成橫向復習的拓展訓練。這樣交叉關聯的復習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積極,也有利于把握教材重點,科學化的提升學生復習效率。
除了文章主旨的復習,整合教材中關鍵語句的作用更是復習重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文閱讀中,關鍵句子分析是高頻考點。教材是考試的根本,掌握教材重點課文的分析思路,并將其套用到試卷解答中。常見的關鍵句子從結構和內容劃分,通常由以下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后呼應、做鋪墊、映出下文;內容上,表現文章主旨、表達作者情感、揭示作者觀點,學生積極思考課本中的重點內容,面對二次學習的課本,思考較第一次更為準確,在答題過程中容易激發學生信心,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沁園春雪》為例,《沁園春雪》是初中重點學習課文,該文展現了北國的壯麗風光,表現了作者曠達、豪邁、大氣磅礴的心境,表達了作者對祖國俊美河山的贊美之情。
近年來,考試內容趨于開放,這意味著一味追求題海戰術不見得能夠達到預期效果。語文的學習不是專業的模板套用,更多的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鍛煉和提高。現代文閱讀分數占比高、考試難度大,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不僅如此,現代文文章取自浩如煙海的文學庫,考試題型靈活多變,從以往的試卷中形成固定的答題模板的復習方法已然失去作用。但這不意味著考試重點、教材重點的復習不再重要。所謂“換湯不換藥”。語文考試的考試要求依然是體現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既如此,不如在復習過程中,講解課文內容、考試內容時,加大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訓練。
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思辨思維、眼見閱歷等內容,都是影響學生思考問題的內容。老師需要幫助學生打破學科壁壘,從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等角度思考分析社會熱點,抓住當今的時代重點議題和政治新聞,分析、觀察其背后的含義,不斷挖掘探究,形成多角度、深層次的思維模式,從而提升學生辯證思考的能力。我國教育部制定的關于人教版的語文課程作文標準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展現素材積累,發現生活的多方多面。
寫作是語文考試的重點,人教版語文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最后都設置了寫作課時,其根據不同的主題設計了寫作要求。教師根據教材要求,形成寫作復習體系,要求學生在記敘文中展現真情實感,貼近生活但意義深刻,話題新穎又不突兀,運用多樣修辭,為文章增色增味。同時揣摩中考滿分作文的寫作方式,不斷探究,不斷突破。
綜上所述,初三語文復習過程是緊張激烈的,每個學生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教師構建合適的復習體系有利學生復習事半功倍。從考試重點、教材重點、思維拓展三方面共同把握考試內容、考試題型和考試重點,不斷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解題能力,希望本文的淺薄思考,能夠幫助初三學子完成現有成績的突破,在中考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