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鷗 (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民族民間音樂具有悠久的演變過程,其中融入了寶貴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元素。高校師生通過深入探究民間音樂,應當能夠達到高校學生音樂審美層次明顯提升的效果,豐富了高校學生具備的民族音樂知識,拓展同學們的音樂學習視野。鋼琴文化雖然起源于西方,但是經過長期的演變與傳承,我國特有的民族音樂元素目前已經被充分融入鋼琴音樂中[1]。在此前提下,高校目前在實施鋼琴教學時應當充分認識到融入民族民間音樂的必要性,不斷豐富現有的鋼琴課堂形式,創新高校學生的鋼琴知識學習體驗。
首先是發展本土化的鋼琴教學模式。民族音樂文化經過長期的演變,目前已經達到較為成熟的程度。因此為了創建帶有本土特色的高校鋼琴課程教學模式,那么基本思路就在于充分融入民族鋼琴文化,確保達到緊密結合高校鋼琴課程以及傳統音樂元素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高校學生大膽嘗試突破既定的鋼琴知識學習思維,通過發揮自身的音樂思維聯想,從而適當改編西方鋼琴音樂,對于富有魅力與吸引力的民族音樂元素予以全面的融入。經過逐步的培養與訓練,應當能夠保證高校學生擁有本土化的鋼琴音樂學習思維,深刻體會本土民族音樂元素的重要文化內涵[2]。
其次是深刻體會我國傳統的民間音樂文化。民間音樂文化構成了傳統民俗文化領域的重要部分,高校師生對于寶貴的民間音樂文化應當不斷予以演變創新,如此才能實現最大化的民族音樂文化創新價值。在此前提下,高校對于現階段實施的鋼琴課堂教學需要做到充分重視民間文化元素的滲透,傳承并且發展珍貴的民間音樂文化,同時也要保證高校學生都能做到深刻了解民間音樂,發自內心喜愛學習民間音樂。
第三是提升高校學生具備的音樂審美素養。在高校的鋼琴教學課堂上,教師如果僅限于講授基礎的鋼琴音樂知識,則很難保證高校學生喜愛鋼琴學習,甚至還會造成同學們厭倦鋼琴課堂的心理狀態[3]。為了創造更加活躍的鋼琴課堂氛圍,那么教師在目前的鋼琴課上就要做到充分融入民間音樂與民族音樂元素,運用優美與生動的傳統民俗音樂來打動學生,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教師通過運用潛移默化的課堂引導方式,應當能夠達到學生音樂審美水準明顯提升的效果,確保高校學生對于美好的鋼琴音樂文化能夠表現出真誠喜愛的態度。
高校鋼琴教學與民族音樂應當實現全面的融合,該舉措具有明顯的合理性。從根本上來講,鋼琴文化并不具有特定區域的局限性,因此應當被視為人類共有的寶貴音樂文化財富。但是在目前看來,很多的高校師生未能真正做到結合鋼琴音樂與傳統民族音樂,甚至傾向于排斥傳統的民間音樂。這主要是由于,很多師生覺得傳統氣息濃厚的民間音樂無法與高雅的鋼琴音樂相比,因而無法做到將民間音樂合理運用于鋼琴課堂中。實際上,起源于西方的優美鋼琴音樂以及我國特有的傳統音樂文化之間具有內在的關聯性,二者都包含了追求人類美好情感的價值內涵。為此,高校師生應當嘗試深度融合民間音樂與鋼琴音樂[4]。
高校教師在實施鋼琴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多數教師都會遵循既定的鋼琴教學大綱來進行鋼琴欣賞曲目的選擇,因此很少選擇民間音樂曲目用于鋼琴欣賞課。由于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那么將會造成鋼琴課堂中存在很少的民間音樂欣賞曲目,導致學生對于民間音樂缺乏深刻的領悟。師生之間由于缺少鋼琴教學中的充分互動,那么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鋼琴知識的學習過程感覺到乏味,并且認為學習鋼琴知識的難度較高,甚至放棄了鋼琴音樂課堂的學習。
高校目前實施鋼琴教學的基本宗旨就在于促進學生自身審美素養的提升,確保大學生都能擁有較高層次的音樂審美水準。然而從現狀來看,很多高校的鋼琴音樂教師未能做到培育大學生的良好音樂審美素養,無法做到運用優美的民間音樂元素來激發同學們欣賞民族傳統音樂的興趣。由此可見,高校鋼琴課堂如果缺少了培育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目標作為指引,則很容易造成鋼琴課堂的枯燥氛圍,學生對于民間音樂文化欠缺深刻的體會。
具有民族氣息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應當受到更多高校師生的喜愛,并且應當貫穿于高校鋼琴課堂的各個環節中。高校教師對于鋼琴音樂課堂只有做到了全面予以改造,才能充分突顯民間音樂具備的獨特魅力,對于大學生自身具備的民族文化自信予以明顯增強,確保大學生擁有熱愛民族音樂文化的崇高情感。具體在高校鋼琴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關于合理運用民族民間音樂元素需要重視如下的基本要點:
傳統鋼琴樂曲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因此值得被高校學生反復品位欣賞。為了保證高校學生能做到透徹體會具有傳統民間氣息的鋼琴音樂文化,那么高校教師應當在目前的鋼琴課堂中融入更加豐富的傳統音樂知識,引導同學們欣賞優美的民間創作鋼琴樂曲[5]。通過運用以上的鋼琴課堂轉型與改造方式,大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知識將會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激發了大學生熱愛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崇高內心情感。因此可見,在高校課堂中引進更多的民間鋼琴欣賞樂曲具有明顯的必要性。
此外,教師對于西方的經典鋼琴欣賞曲目可以要求同學們予以靈活的改編,鼓勵同學們大膽嘗試將民間音樂元素運用于改編經典鋼琴曲目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上述的鋼琴課堂訓練方式,學生就會認識到傳統鋼琴文化與西方經典鋼琴音樂之間的關聯性,不再排斥民間音樂文化,而是能夠做到自覺接受優美的民間音樂文化元素。教師應當運用劃分學習組的方式來引導各組的同學們共同探討改編經典鋼琴欣賞樂曲的創新做法,活躍鋼琴課的氣氛,對于師生在鋼琴音樂課上的互動效果予以顯著增強。
高校鋼琴課堂應當是充滿趣味性的,而不應當是乏味與單調的。為了創造更加有趣的鋼琴課堂氛圍,那么基本要點就在于師生之間充分展開課堂交流。多數的大學生都渴求獲得鋼琴音樂課上的良好審美體驗,并且獲得內心情感的升華。為此,教師應當善于運用循序漸進的課堂引導方式,指引同學們探索經典鋼琴樂曲蘊含的深層次文化背景,探求鋼琴樂曲包含的人類美好情感。師生之間在充分溝通與探討的前提下,高校的鋼琴音樂課將會充滿和諧有趣的氛圍,激發了同學們深入學習鋼琴音樂知識的熱情。
民族音樂文化應當被視為寶貴的民間傳統文化部分,同時也構成了珍貴的音樂文化遺產。高校學生如果要實現自身審美素養提升的目標,則不能夠缺少鋼琴音樂文化對于學生心靈的陶冶與熏陶。因此在現階段的鋼琴課堂上,教師應當與同學們共同探索鋼琴樂曲與民間音樂的內在聯系,并且引導同學們發揮音樂學習的聯想,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升華情感以及增強音樂審美體驗的效果。
鋼琴課堂教學涉及多種多樣的鋼琴教學手段,因此高校音樂教師應當擺脫鋼琴教學大綱的約束與限制,鼓勵同學們運用獨立探索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鋼琴音樂知識,豐富并且拓展自身的音樂學習視角。同時,運用靈活的鋼琴音樂授課方式還應當包含生活化的鋼琴教學手段運用[6]。具體對于特定的鋼琴欣賞曲目而言,教師應當引導同學們聯想自身的真實生活體驗,并且嘗試運用民間文化的視角來分析鋼琴樂曲的內涵,從而感受到鋼琴文化與民間音樂文化之間的共性內涵,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
相比于西方經典的鋼琴樂曲內容來講,我國特有的本土鋼琴樂曲來自于民間積累的音樂創作靈感,因此凝聚了民間的音樂文化智慧。大學生通過欣賞原創的民間鋼琴樂曲,應當能夠深刻領會民間音樂特有的吸引力,對于鋼琴演奏技法也能做到透徹予以理解。民間傳統的音樂元素應當被充分借鑒與傳承,高校學生應當將其視為寶貴的民間文化財富,做到發自內心熱愛民間音樂文化,為民間音樂文化感到驕傲。通過運用鋼琴課堂欣賞的方式,激發大學生熱愛與尊重傳統民間音樂的情感。
經過分析可見,高校鋼琴教學不能缺少民族民間音樂作為必要的課堂教學要素。近些年以來,很多高校都在逐步嘗試鋼琴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元素之間的融合,并且得到了良好的鋼琴音樂教學成效。但從總體角度來講,高校現有的鋼琴音樂教學模式并未達到最為完善的程度,其根源在于民間鋼琴音樂作品融入高校鋼琴課的數目相對較少,因此很難激發高校學生欣賞民間傳統音樂的熱情與興趣。未來在高校鋼琴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高校師生對于鋼琴課堂與民間音樂文化的全面融合應當給予更多重視,敢于突破既定的鋼琴課堂教學思路,深化高校學生對于傳統民族音樂知識的體悟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