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新都學校,江西 贛州 341700)
高效課堂的構建有賴于良好的師生互動。而良好的互動,就要有和諧的氛圍,如此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小組合作中消化知識,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會強化師生互動,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下面本文就以師生互動、高效課堂兩個關鍵詞為出發點,對文章主題進行具體說明。
師生互動是上課時老師為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老師先發起,之后老師邀請同學與自己合作實現某一教學目的,做出某種東西,解出哪一道題,或是協助老師完成某個事情。師生互動的目的在于讓同學與教師合作完成某個事情,從而調動學生思維。但在當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師生互動還存在很大的問題,具體如下:第一,互動流于形式。經過教師認真設計的課堂互動,可以很好的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但互動僅僅流于形式,沒有實質。第二,少數互動。互動僅僅是幾個優秀學生的互動,存在明顯不均等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第三,放任自流的活動形式。對課堂互動,部分教師存在片面的認識,認為互動就是進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玩在一起,在這樣的教學中最基本的目標都不能是實現。第四,沒有情感的融入和交流。課堂互動的內容放在了知識和能力上,在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深入學生內心,缺乏情感交流。
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投入到教學中來,教師必須強化和學生的交流,這為情感教學的開展打下了基礎。小學數學知識枯燥、乏味,融入情感互動則可以改變這一現象,為學生創造歡快、和諧的氛圍。將情感融入到教學情景中去,為情景提供更多的可能,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在問題的引導下煥發學生的情感,在情感中投入學習。例如在探究加法運算中的規律性知識,首先為學生出示教師野外騎單車的情景圖,讓學生去探尋途中的信息,接著引導學生用線段圖去描繪圖中信息,簡單的闡述線段圖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分析題中的數學關系。接著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去探究分析題中為什么用加法,能否列出具體算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兩種算法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最快、最準給出答案的小組獲得勝利。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融入到了學生中,學生感受到了輕松的課堂氛圍,進而主動的參與其中。
好的習慣對師生互動有著積極的作用。第一,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學習必須立足思考,沒有思考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所以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是師生互動的基本前提,學生只有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觀點,才能避免形式的互動,才能提升課堂效率。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互動,而教師與學生則是教與學的兩個主體,必須加強互動,讓學生在思考中收獲更多。比如在教學長方形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思考,教師就要設計讓學生觀察生活中長方形物體特征的任務,并最好檢驗工作。第二,提高學生的表述與傾聽能力。交流是課堂互動的重要媒介,在互動中產生的問題、汲取的知識都要通過口語或書面語言表述出來。此外,教師也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傾聽能力,這里的聽不是聽見這么簡單,要從聽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傾聽是為了更好的交流。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針對某個問題交流,以提升自身表述與傾聽能力。
新課改的深入與發展不僅滲透了新的理念,改變了教學模式,也改變了教師角色。教師從傳統課堂主體變為了學生知識的引導者。在師生互動的數學課堂上,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將新角色帶入到課堂中去,放下姿態和威嚴和學生平等溝通,做好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求,靈活轉變身份,對學生的疑惑做好引導,對教學的開展做好建設,對學生的學習做好監督。比如在梯形這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并且傳授學生梯形特征的知識,而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教具讓學生去制作梯形,此時教師是作為一名教學建設者的身份出現。在實踐中,對一直無法完成的學生,教師要耐心的給予指導,此時教師是引導者,而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入同學中去,此時教師是監督者。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轉變身份,如此才能將互動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如在學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之時,學生常會受到整數加減法思維的影響,直接去加減,使得答案不正確。此時老師就可以這樣問:當分數加減之時,分數的分母需要具備怎樣的特點?當學生處于思維困境之時,可以設計啟發式的對話內容。當學生思維活躍之時,可以設計難度提升的對話內容,以此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并鼓舞學生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要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要深入學生,放低姿態傾聽他們的內心,這樣教師才能合理調整課堂,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而為了活躍課堂,教師可以運用教具、現代化教學技術等,讓學生在形象的事物中去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輔導,不能剝奪學生主動權,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