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生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太白鎮太白小學,貴州 遵義 563313)
自主探究學習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健康和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綜合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
自主探究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主動的獲取知識。而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在關鍵處給予必要的啟發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方法。
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學習方式,需要學生具有樂學的積極性,敢想的精神,善學、會學的學習能力,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教學手段呈現多樣化,學習是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就顯得格外重要,是學生勇于挑戰、克服困難完成學習的重要基礎。這樣一比較,我們就發現了在傳統的教學中,師生關系是一種主從型的師生關系,而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是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基礎。
因此,在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的時候,教師要樹立新型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摒棄傳統的主從關系,建立平等與民主、關愛與尊重、對話與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以“平等中首席”融入學習和教育過程,在寬松民主的環境中和學生交流溝通,合作共進,成長共贏。
課堂學習的教學資源是豐富而貼切的,因此,教師要認真的研究教材,用學科的視角去觀察生活,創設好的問題情景來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好的研究問題,使學生帶著好奇心、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研究學習當中去。那么從教材中挖掘教育資源,其目標是要把握住教學的本質,對教材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點是什么的層面,而是要從是什么、為什么學和如何學三個角度去進行研究。分析是什么,主要是了解教學內容是什么、基本概念是什么,澄清事實,同時還要與其他知識相關聯,疏理出學習的線索,把握住教學的重點。
同時要思考為什么學,對今后的學習有什么作用呢?這是我們教學內容知識價值的體現,今天學習的內容蘊含了什么數學思想方法?要培養學生什么數學學科能力?這是把握住了學科素養的價值。同時,我們還要把知識融入到生活中,這段內容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去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價值。
第三,要研究怎樣學即怎樣開展教學,從教材的呈現方式中去疏理學習路線,提煉學習方法,這是探究活動的設計依據。同時,我們也要善于解讀他人的思想,別人是怎樣教學這個內容的?哪些是我沒有想到的?別人的設計思路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設計?哪些是我可以借鑒的?合理的吸納內化,可以提高自己教學設計的能力。只有把握了知識、方法的本質,才能使探究學習的內容是有價值的,過程和方法是豐富的。
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好的問題情景,能夠使探究的內容有趣、有用,捕捉現實中有趣的現象,發現好問題,可以使探究從課堂走向生活,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探究學習中不斷的改進教法、指導學法。要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來逐步實現。學會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習得方法、學會學習的教育目標。
其次,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組織和調控。因為,探究學習的過程是開放的,而學生又是有差異的。因此,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不會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呈現了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的把握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圍繞著活動的目標,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分類分層后加以有效利用。為了能夠將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和諧統一起來,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有效預設。不僅要預設結果,還要預設相對應的教學措施,使教學有的放矢。為保證學生學得充分、有效,還應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素質,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手段。數學課上,無論是學習方式還是教學手段,都應是多種方式的有機的整合。
自主探究的學習,不應只顧于探究,教師還應督促學生對學習的過程進行必要的反思和回顧,將經歷過的、理解掌握的、感受到的一一的沉淀下來,總結方法、積累經驗,這樣才能逐步的形成探究學習的能力。
對探究性學習過程的評價,不應是簡單的、傳統的紙筆測驗,這一傳統的評價方式,是不能夠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發展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也不是短期就可以看到的。因此,教師還應更新評價的觀念,立足于當下,著眼于未來,加強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堅持紀律、體驗、情感等多維度的評價。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用評價來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的創建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心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操作、實驗、比較、分析等數學活動,主動的探究知識,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學會知識,而且學會方法,逐步形成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