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賓
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給生活在現在社會的人民帶來了新的生活聚居方式,社區是社區居民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進行終身教育的主要地點。社區教育是立足社區,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和提高社區居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社區教育既是居民參與社區學習的主要方式,同時也在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課程是社區教育的核心要素,社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社區教育特色課程構建。社區教育特色課程是基于居民結構及特點、發展本土特色、形成品牌特色的課程,它能滿足社區居民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求,并極富本土特色,它是社區教育吸引眾多社區居民參與的焦點。在深化社區教育內涵、豐富社區教育學習體系、提高社區教育質量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特色是一個事物或一種事物顯著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風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特定的具體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是其所屬事物獨有的。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大大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宗教、語言的交流和融匯,對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文化傳播、物種引進,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創造人類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貢獻。“海上絲綢之路”的誕生、發展演變及至衰落,正是中國由“亞洲之中國”到“世界之中國”的縮影,它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信息、文化價值。縱觀“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史和文化交流史,結合北海的歷史文化發展史,可以把疍家文化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北海歷史文化看成由“海絲”文化融合而構成的具有鮮明地域特點的混合型地方文化。
北海“海絲”文化極具地域特色,影響著社區居民的日常活動、居住形式、語言、經濟、社會組織,以及宗教信仰和價值觀。為滿足北海社區居民需求而開發的課程,除了一般常識性、知識性內容外,還有特色鮮明的北海“海絲”文化內容。如果將具有地域特色的 北海“海絲”文化內容的社區教育課程界定為特色課程,不但滿足“特色”含義,還對于解決課程開發中存在弊端,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因此,我們將具有地域文化內容或元素的北海“海絲”文化課程定位為“社區教育特色課程”。
與北海“海絲”文化密切相關的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在開發上受地域限制,不易重復開發。而社區教育普通課程都是一般常識和學科知識,比如語言類、文學類、藝術類等,不具有“特色”。這類課程的開發不受地域限制,容易造成低水平開發和重復開發。
北海熟悉自己的“海絲”文化,開發“海絲”文化的特色課程得心應手。可以將有限的人力和經費,用于開發少而精的特色課程。可以促進“海絲”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促進社區居民熱愛和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和了解中華民族大家庭。激發熱愛家鄉、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操。
課程開發是社區教育內涵發展的核心領域。特色課程在價值上應體現社區居民對該課程切實的學習需求,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既能充分體現現代社區教育的理念,又能適應現代社區的發展要求和社區居民多樣化、差異化的教育需求;在內容上科學實用、編排合理、貼近社區、貼近生活、貼近居民,能夠體現以問題為中心的理念,能夠科學貼切地反映出課程的主要內容,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程的方式和手段具有先進性或創新性;在課程特色上,具有社區教育的顯著特色,比如,選題及內容特色、地域及文化特色、形式編排及框架設計特色、教學方式方法及教學環境氛圍特色、學習資源庫建設及學習效果評價特色等;在課程組織實施上,必須使得該課程滿足社區教學條件和居民學習方便,能夠充分運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資源進行組織實施。
“海絲”文化內容的社區教育課程開發應精選“海絲”文化中的優秀資源,有機組合,科學編排,優化設計,使課程資源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教學內容形象生動。課程的目的是普及“海絲”文化知識,促進“海絲”文化的傳播,提高北海社區居民保護“海絲”文化的意識,為“海絲”文化的傳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當今世界信息化日益發展,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通,文化范疇越來越含糊,出現同質化現象,因此,保護本民族文化多樣性和獨特性成為當下人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為了更好地宣揚、繼承“海絲”文化,本課題組成員,調查研究“‘海絲’文化入社區”社區教育特色課程的必要性和緊要性。課程將焦點放在“海絲”文化的起源及歷程、發展現狀及影響“海絲”文化傳承的因素等方面。
大多數北海人對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知之甚少。“海絲”文化生動、具體、真實,人們易于感知和接受,也易于引起情感共鳴。因此,社區教育課程可從原點出發,開發出普及“海絲”文化的讀本。讀本以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字和圖片,介紹本地自然風光、民間手藝、生活習俗、節慶風情、豐、民歌民謠、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等方面的內容,展現“海絲”文化項目的傳承區域、歷史淵源、表現形態、文化價值,讓北海人了解身邊的“海絲”文化。
社區教育立足本土特色文化,依托居民需求為引導方向,以情趣體驗為重中之重,“海絲”文化特色課程對于社區教育來說有較高的實踐性和獨創性。為了更好地傳承“海絲”文化,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特別是小學生和老年人,社區大學可通過開設“海絲”文化特色課程,如舞蹈、美食、攝影、歌唱等課程;開辦的“海絲”文化大講堂;組織開展游學活動等教育形式,利用各類豐富多樣的方式方法對以社區居民為主的教育對象,多角度、多體系地將“海絲”文化的弘揚傳播,調動社區居民對“海絲”文化的鉆研興趣,有益于幫助小學生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三觀,對于老年人而言,有利于豐富老年群體的老年生活,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社區居民的生活已悄然進入信息時代,他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隨之快速革新。因此,我們可以將適合以微課程、網絡課程形式展示的“海絲”文化錄制成視頻文件,展現“海絲”文化的魅力。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觀看欣賞、瀏覽學習。這種網絡課程表現直觀、內容精悍、形式新穎、使用方便,兼具淳樸性、大眾化、通俗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強,在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的同時可以有效吸引老百姓對“海絲”文化的關注和參與,從而能把“海絲”文化向更廣泛的人群傳播。
通過網絡途徑來擴大海絲文化在社區教育中的影響力,必須充分運用海絲文化的各種物質、精神資源,建設富有感召力的海絲文化學習網站。一方面,可以整合與社區教育課程相關的海絲文化資源,分門別類開設網絡課程。另一方面,創新網絡教學途徑。社區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有效的信息載體,通過建立各式各樣的“海絲專欄”、以真實生動和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人們提供全面、豐富且可讀性強的海絲文化資源素材。及時更新網絡信息內容和形式,并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增強感染力,激發訪問者的興趣,以擴大網站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充分發揮海絲文化學習網站的宣傳作用的同時,必須規范健全相關海絲文化網絡運行機制。一要建立健全社區教育教學的規章制度,規范網絡運行機制,嚴格網絡紀律,建立明確的分工責任制。二要強化網絡監控管理,對網絡信息進行輿論監督,凈化網絡空間,確保網絡教學的有序進行。
近年來,我國社區教育注重內涵發展,全國上下開發了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課程,極大滿足了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對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特色課程內容開發對社區教育,特別是北海城市社區教育來說是一個新的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正在探索之中。北海市社區教育起步較晚,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對社區教育需求劇增,北海市社區教育已從單一的隨興趣需求的活動上升到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性教學。而系統性教學必以系統性課程設置和教材為依據。目前,北海市的社區教育開發的課程,大多是一些文藝體育等娛樂性項目,很多特色化的項目課程開發仍然稀缺,沒能滿足群眾的需求。
由于對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內涵的認識還有待深化,存在社區特色課程深度不夠、特色課程開發人員較少、社區教育特色課程缺乏針對性等問題。因此,加強社區教育特色課程的認識,是推動課程優化開發的關鍵。
特色化已經成為社區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面向居民需求的社區教育特色課程的開發應貫徹以人為本、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原則。這需要社區工作者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結合區域的特色,挖掘優秀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與建設,推動我國社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