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中國舞動作長而舒展,具有良好的延伸感,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以及胯的帶動都極其重要。除此之外,這些內容的實現還應在技術訓練時,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在中國舞基本功訓練中,身體素質的訓練主要包括力量訓練、穩定性訓練、協調和靈活機能訓練等。舉一個較為淺顯的例子,舞者為了掌握技巧中的跳躍動作,則第一步需要練習跳躍動作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能力。作為中國舞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安排彈跳訓練的過程中,則需要結合彈跳訓練的人體運動形式自身規律及其特有的舞蹈形式,在能力培養、整體思路以及空中的爆發力等方面,也需要融入中國舞特定的風格特征。為此,需要繼續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隨后結合中國舞的力量練習方式、速度和肌肉能力同步使用多樣的動作結構輔助練習,完成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其接下來的動作技術練習做好充分保障。
在中國舞練習中,為了更好地掌握動作技巧,為接下來更為深入的動作學習做好保障,則需要練好基礎,避免在后續的學習中受傷。首先是壓腿,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的入門訓練動作,此項內容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打開自身的腿部關節韌帶,且形式主要分為壓前、旁、后腿。在壓腿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腿背需要向外打開,且保持上半身的直立。部分同學的韌帶過緊,在初期訓練中不能要求學生一定壓下去,而是要保證正確的姿態,通過長時間的練習達到最終效果。教師在音樂的選擇上,需要選擇節奏感較強的音樂。其次,推腳背組合。腳背取決于人的先天性因素,但也需要重視后天的訓練。在訓練開始之前,需要引導學生從腳尖到腳背都活動開,在訓練中則雙手扶桿、挺胸抬頭,隨后從單肩背訓練進行。之后,引導學生根據節拍進行訓練,前兩拍需要引導學生將單腳的腳后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抓地面,3—4拍腳尖繃直,使整個腳背呈月牙形,最后三拍換腳,動作與之相同。
舞蹈表現力的培養也至關重要。一曲成功的舞蹈,不僅要體現出舞者的動作,更要通過神態、細節動作來表現出舞蹈所表達的情感,而教師僅通過幾個技巧、動作組合是遠不能達到舞蹈演員標準的,這就需要引導他們懂得能夠結合自身的理解,在理解中添加主觀意識,并將其用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經典、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并讓學生了解舞蹈的情感內涵與相關背景,從而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表現的情緒。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人物骨骼與集中構造之間的配合聯系,讓其了解上身的肢體動作以及表現力離不開鎖骨、腔骨等的相互配合,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主設計安排相關的訓練組合,進行自由練習。其次,通過音樂的篩選來激發學生的表演意識,使其從這種狀態中感知舞蹈的意識,讓學生更為清楚了解肌肉與骨骼的完美合作。最后,在舞蹈表演中融合自身的理解,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呈現的結果也存在差異,學生可以在表演中,融入自身對舞蹈的理解,使舞蹈動作更具表現力。
在引導學生完成拉伸、力量訓練之后,學生會在基本功的控制與展現方面更加輕松。在接下來,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控制力以及協調力。在中國舞訓練過程中,這樣兩方面的訓練內容主要是結合組合訓練的方式進行的,且一般劃分為以下幾種方式。首先是在掌握力度、控制力等基本內容的前提下,開展自然組合訓練。其次是基本功的訓練組合,最后是表演性的舞蹈組合。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四肢協調能力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開展舞蹈基本功訓練是引導舞者掌握更多技能、提升自身素養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專業教師則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思考,結合當前基本功訓練中存在的短板,落實必要的措施,以此來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舞蹈基本功、提升自身的舞蹈素養,并使自身的舞蹈更具表現力。與此同時,開展有效的基本功訓練活動,能夠保證學生接下來的舞蹈學習順利進行,并避免不必要的身體損傷,整體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