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桃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生命至上的教育,是激發學生個體生命的意識、教會學生生存意義的教育。作為教育者,特別是班主任,需要在教育中作為生命意識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在人生路上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去放飛生命的夢想,去激發生命的熱情,去唱響那一首屬于自己獨特的生命頌歌。
而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呢?我認為應該用愛來供養,輸入愛,讓學生感受愛,感受生命中的快樂,感受生命中的溫暖,感受生命中的希望,唱響這首生命的頌歌。
夏丏尊:“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與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虛空。班主任廣博的愛心就是流淌在班級之池中的水,時刻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是的,唯有讓這“愛”的清水流進學生的心田,教育才有希望。
弗洛姆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都有其特殊的生命意識。當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應受到每個人的尊重。作為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尊重每個生命個體是最基本的素養。尊重學生也是在尊重自己,尊重學生是對生命存著敬畏之心。
尊重學生,要賦予學生發言權,并尊重他的每一個閃光的思想。言說,是生命意識的一大表現。剝奪學生的言說權利就等于剝奪了學生生命意識發展的權利,那么他的身心發展就會受到限制。
那么,如何賦予學生言說權呢?
設立意見箱:有些學生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對周圍的世界有些自己獨到的看法,但是又缺乏勇氣,不敢當面向班主任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就可以設立意見箱,讓學生把自己對班級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投入信箱中,為班級建設做貢獻。
收到學生的意見或建議以后,不能置之不理,要定期反饋,與學生互動。一旦意見或建議被采納就給學生一定的獎勵。獎品不豐厚,但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班主任的尊重,個體生命得到了尊重。
班會言說自主權:如果把班會課比作一艘航行的輪船,那么班主任就是一個引航者,引領前進的方向;學生是舵手,決定船前進的速度。因此,在班會課上,言說的自主權要交給學生。班主任結合學校的特定的班會主題,再加上學習生活實際附加上富有個性特色的班會主題,展開富有特色的班會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班會上綻放屬于他們特色的生命言說。如:初三百日誓師之后,班會課上開展以“青春無悔”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班主任定下班會主題和活動方式,而活動過程則交給學生。如果班會課變成班主任的 說教課、嘮叨課,那么一切毫無意義。學生不但不感動,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但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回望自己的學習歷程并展望未來,那么言說就變得有力量。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作為參與者參加競賽,說說自己無悔的青春,那么效果會更好。
開展“與班主任談心聲”活動,一個月班主任與每個學生至少深入談話一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學生分析優缺點,并為學生設立長期目標或者短期目標。
有時,不說,聽學生說,做個合格的傾聽者,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就是尊重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唯有平等,才能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完全消除,才會發生人格的互相感化。’”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平等,與班主任沒有隔閡,享受到生命被尊重的快樂。
學生個體總是存在著差異,不能一刀切,不顧個體差異而機械管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班主任應該關注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揚長避短。
學生的差異表現之一: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異,這是最普遍的差異。對于主動學習的學生,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對學習進行探究。對于被動學習的學生則要付出較多的時間來監督引導。同時,對于被動型的學生也要從外部動機入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設立獎學金制度,對于學習優異和有進步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就可以激發被動型學習的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差異表現之二:批評型、表揚型或者兩者兼備型。所謂批評型是指學習中只有在老師的批評下才會重視學習取得長足的進步的學生。表揚型是指學生需要在老師的表揚下才擁有前進的自信和勇氣的。兩者兼備型是指學生既要表揚也要批評,性情不穩,勝驕敗餒。所以,作為班主任要深入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學生的差異表現之三:智商和情商的差異。有的學生智商情商都有,對于這樣的學生可以民主管理;有的學生智商高情商低,這種學生需要集中式管理;有的學生智商低情商高,這種學生需要鼓勵教育;有的學生智商低情商低,這種學生需要陪伴教育。
班主任關注到這些差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就更容易接受,從而讓自己的生命成長更加快速,在學業上也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學生中總是存在著一些弱勢群體,這些弱勢群體的特征是:內向,自卑,學習差,不合群。可是,他也是一個生命,與所有人一樣是平等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這么看。他們會找一切的機會拿這些弱勢群體來取樂。比如,給弱勢群體取外號,學他們說話,用骯臟的語言侮辱他們等等。作為班主任,如果不關懷弱勢群體,這個集體就會像一盤散沙一樣,凝聚不起來。因此,關懷弱勢群體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懷弱勢,給予機會。弱勢群體內心渴望被老師重視,班主任主要肯給予表現的機會,他就會發揮巨大的熱情,以百分之兩百的努力去完成交代的事情。所以,可以給弱勢群體安排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小組長,收作業;比如當小助手,輔助班委做些小事情等等。這樣,他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不會過于自卑,慢慢地也會和同學交流。
關懷弱勢,給予表揚。弱勢群體需要班主任不斷地鼓勵與表揚,讓他們擁有前行的自信和勇氣。只要他們有一些值得表揚的事,就應該給予適度與中肯的表揚。比如,在運動會中,這些學生做衛生做得特別干凈,并且留到最后毫無怨言。相反,其他的學生則馬馬虎虎地做衛生,還一再推諉,提前退場等等。這時,班主任就應該對這些行為進行評價,特別突出對弱勢群體的褒揚,這樣他們會感受到自己對于班級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個有用的人。
關懷弱勢,給予公正。弱勢群體在班級中受到不公正地對待,班主任一定要及時地處理,維護弱勢群體應有的權利,讓弱勢群體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價值。比如,班上有一個智力偏弱,說話不利索的孩子,周圍的學生常常模仿他說話來嘲諷他,我了解之后,當著全班的面嚴厲批評了那些嘲諷者,并沒有因為他是弱勢的一方而放任不管。同時,也找他私下聊天,勸慰他,希望他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要及時找老師尋求幫助,并表示絕對不會不管他。這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老師的關愛與呵護,沒有因為其他同學不公正地對待而感到委屈。從此以后,在班級中也慢慢地變得活躍,說話也流利多了。
關懷弱勢群體,讓他們感受到生命平等的意義,從而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不拋棄,不放棄”。這世上沒有無藥可救,只有沒研制出的藥;學生也不會無藥可救,只是沒有對癥下藥。只要你不放棄治療這些后進生,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后進生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頭痛的問題,但是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那么班主任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后進生都能轉化好,這個班級必然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向上的力量。
三年前的九月,一個聰明漂亮的女孩蕾來到我的班級。可是,在這之前我就聽說了她的種種不良事跡。果不其然,蕾上課趴桌面,回家不做作業,甚至當堂頂撞老師,一副玩世不恭、天地之大我怕誰的姿態。面對蕾,我感到心痛,但我不能放棄,多么聰明漂亮的孩子,絕對不是無藥可救的孩子。與家長溝通,家長也是痛心疾首,不知該如何勸服孩子。對于一些家庭問題我也不好意思深入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打電話給蕾的小學老師,了解蕾在小學的情況。原來在蕾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母離異,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蕾就有叛逆傾向,到了六年級就更為嚴重。這樣的孩子,其實本沒有什么壞心眼,只是太渴望愛,渴望生命成長的完整狀態而已。這是多么純真質樸的渴望啊!后來聽她的母親說自從離婚后,雖然各自都沒有組建家庭,但爸爸從來沒有來看她。可是看著作業本上,她自己簽的爸爸的名字,我就感到錐心的疼痛。
“要愛她,不能放棄她。”我暗暗下定決心。
當她犯錯誤時我就好言相勸,當她有進步時,我就熱烈擁抱。有時,拍拍她以示懲戒;有時,哄哄她,讓她完成作業。周末,小長假,長假,就打電話或者聊QQ,督促她做作業,并表示有進步就買獎品給她。當她生日的時候,買個小禮物送給她。令人欣慰的是,這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并懂得感恩。她慢慢地改變了,作業會做了,上課不睡覺,不頂撞了。一個在年度排名倒數的學生最后中考成績居然達到了一類校的分數線。
一切都有救,只要不放棄。
另外一位女生畢業后發來信息說:老師,謝謝您沒有放棄我,讓我考上了高中。
或許,作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們沒有能力拯救所有的后進生,畢竟我們力量有限,于滄海中一粒粟而已,可是,我們可以做到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正是這種“不拋棄,不放棄”讓學生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歡欣與希望,讓學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生命中的夢想。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潤物無聲的境界或許就是如此。在班級管理中,要讓學生能夠信服你,班主任就應該提高自身的修為,做個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當你站在學生面前,學生感受到的是一個內在修養極高的老師,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熏陶。“身居桃源,山高水遠以養性;心系杏壇,墨濃書香而修身”,這是我為自己寫的一副自勉對聯,希望自己能夠在杏壇中不斷修身,提高自身素養,以優雅高昂的姿態去影響感染學生。
馬克·吐溫說:“人類確有一件有效武器,那就是笑。”不用言語,只用微笑就可以感化學生,這也是潤物無聲。記得肖川教授說過:“在教育實踐中踐行生命教育,最需要教師有一種積極的、溫暖的、開放的、包容的、挺立的生命姿態。做一個內心溫暖的人,給予別人熱情而真誠的支持與鼓勵,有為別人生命精彩而喝彩的胸懷與氣度,是一個卓越的教育者的美好品格。”是的,做個溫暖的教育者,每天微笑就會給人溫暖的力量。無論心情多么的不好,當你走進教室的時候不要把自身的煩惱帶到教室,以微笑來面對每個學生,以微笑來面對生活,這無形中溫暖了學生,影響了學生。于是,總是有學生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的微笑真溫暖。”或者“老師,我喜歡你的微笑。”如果說,生命中有一種幸福,那就是給別人帶來溫暖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無聲的微笑能以動人的力量敲擊學生純真的心靈,讓他的生命里有了溫暖的因子,這何樂而不為呢?
有時,無聲的文字比有聲的語言來得更有力量。教育學生如果像“唐僧念經”那樣,我想教育是無效的。因為,這種“念經”式教育不但不會讓學生產生信仰,還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所以,教育不必“念”,而在于“導”。這種“導”除了有聲語言外,無聲的文字更能撞擊學生的心靈。有時,我會在作業上給學生寫幾句鼓勵的話,如:我覺得你是一只雄鷹,你需要鼓起勇氣在天空中展翅飛翔。再如: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才氣的男生,可是生活需要你戴著鐐銬跳舞,你能做到嗎?再如: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失敗!如果不會失敗,何必畏懼;如果注定失敗,畏懼何用。相信你,一定會明白這個道理,加油吧!有時,我也會給學生寫封信,聊聊生活,聊聊理想......而學生回應這些無聲文字的則是他們向上的行動,學習變得熱情,變得主動。
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于無聲處勝有聲,只要其中包含著老師的愛,它就能溫暖學生。
春風拂過大地,為大地帶來了清涼;春雨滋養大地,為大地帶來了生機。而我,則希望走過教育園地里,能為園地帶來生命的芬芳。
愛的供養,潤澤了生命,唱響生命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