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瑜
為充分落實小學教育階段新課改綱領的各項要求,小學班主任應切實將情感教育逐步融入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好引領學生步入學堂,啟蒙學生思想品德以及紀律約束的重要作用,同時有效提升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效率。
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的個性性格有其獨特的特點,比如好奇心強,喜歡模仿別人,這時班主任的言傳身教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可以通過耐心的與學生交流溝通,使其受到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學習模仿班主任的言行,這樣慢慢也會養成為學生自己的行為習慣。因此,想要實現對小學生有效的教育管理,班主任在教育教學中要對自身的言行舉止樹好榜樣,不斷地加強自己個人綜合素養的培養,這樣才可以保障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高效提升。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時,不僅要全面有效地應用自身的綜合素養,更要運用愛的手段將情感教育落到實處。在進行日常班級管理工作時,充分體現出自己的愛心,耐心地與小學生進行教育溝通,要充分意識到很多學生可能因為家庭教育的成長環境或自身身體素質的原因表現出對班主任管理的不配合和叛逆,面對這種情況,如果班主任仍然應用強硬的管教模式教育小學生,只會加劇其反叛心理,甚至想要輟學,同時還會出現恐懼心理,對班主任產生恐懼,最終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不斷下滑。這樣的結果都不是班主任想看到的,更是在新課改的綱領要求不斷加強落實的情況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想要看到的。因此,通過愛的方式充分把耐心應用滲透到小學班主任的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就顯得極其重要,班主任的關愛和積極正確的引導可以為每一個學生實現夢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教育階段中,是小學生正式接受系統化教育的階段,是為其日后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以及學習效率提升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同時也能切實保障其自身專業素養的塑造。不僅如此,在現階段要一方面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同時也要完善對其人格素養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這樣才能促進其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建立。因此,在小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在充分保障小學生學習效率有效提升的同時,更要做好小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管理,以此保障小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班主任在教授學生課文知識的同時,一定要融入愛心和關懷,鼓勵小學生,正確教育和引導小學生的學習方法。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表現出不積極甚至抵觸的狀態時,班主任一定要重視這樣的狀況,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向學習功課方面轉移。如果班主任采用強硬要求學生學習的方式,不僅達不到轉移其注意力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迫使小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這樣會導致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降。特別是當班主任在與一些學習遇到困難的小學生進行溝通時,一定要特別注重溝通的方式方法,尤其是面對那些“后進生”,要給予學生們更多的愛護和關懷,可以是簡單的一句鼓勵,也可以是幫助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正面的肯定和贊美他們,從而讓學生們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下,幫助他們不斷地進步,重燃起對學習以及求知的信心和渴望。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應充分將新課改的政策要求切實落地,通過愛的融入幫助小學生在學習吸收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不斷加強小學生道德素養的培育。
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所肩負的角色是多面性的,一方面班主任要擔任好知識文化的傳播者,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咨詢指導師,不僅要能照顧到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更要為學生們塑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班級事務的過程中,應多和學生做互動交流,及時把控學生的心理需求,做好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引導其陽光自信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要強化對其綜合素養和心理健康素質的塑造,促進其自身人格的健全發展,提升其面對挫折和壓力時的承受能力,保障他們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階段,每一個小學生就如同一張白紙,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引導填充,而每一個班級就如同一艘即將要揚帆起航的輪船,更在于教師怎樣去做好向導。小學班主任應將情感教育方式充分融入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可以為學生營造出積極向上、溫暖有愛的集體氛圍,并且通過不斷地實踐總結,充分發揮愛的力量,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健全的人格和道德素養,也可以為學生未來綜合全面的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