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國,曹玉暉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汀羅鎮第二幼兒園,山東東營257448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綱要》)中提出,應當利用社會資源,使幼兒感受祖國豐富、優秀的文化。而游戲作為幼兒知識獲取的源泉,幼兒玩中學,能夠通過游戲實現發展,也是幼兒園開展活動的目的,幼兒熱愛游戲,特別是戶外游戲。戶外作為開闊天地,幼兒能夠自由自在地玩耍,自然地獲得成長,需加強對戶外多樣化游戲的研究,從而拓展教師思路,落實《綱要》的科學教育方法與教育理念,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幼兒園戶外游戲指的是幼兒園室外區域游戲活動,是兒童生活重要內容,對于兒童發展、幸福成長意義重大,通過戶外活動能夠為幼兒提供探索自然、感受環境的機會,進而加強體驗生活、認識自我。根據戶外游戲形式分類,可將其分為運動型游戲、創造性游戲、娛樂性游戲。相較于室內游戲,其獨特之處在于配制了大型設施,能夠讓幼兒實現廣泛運動,促進動作發展,提高應變能力、操作能力與運動能力,且戶外環境與新鮮空氣能夠維持健康免疫系統、抑制細菌傳染、減少呼吸道感染,游戲中通過幼兒之間的問題解決與合作交流,還能獲得解決問題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
幼兒園戶外場地較為單一,缺乏探索性,戶外延續傳統游戲特征,平地放置能夠供幼兒活動的器械,功能較為單一,多為大型滑梯、攀登架、蕩椅等,中小型活動材料則多為圈、繩、球,延續傳統戶外游戲場特點。整體游戲材料較為匱乏,難以有效刺激幼兒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布局自然風景不足,對于兒童探索自由的追求有所忽視。并且,活動設備疏于管理,隱含安全隱患,加上戶外游戲場地存在特殊性,設備與材料常年風吹日曬,易出現接口松動、脫落油漆、風化斷裂的情況,對于幼兒安全造成直接威脅,需加強設備維護,合理設計游戲環境。
在幼兒園游戲場地建設與購置游戲器械中,均需要有充足資金保障。所以,幼兒園投入資金多少以戶外場地、設施更新速度息息相關,進而影響幼兒園游戲質量。而實際分析中,高校園、機關園、部隊園等游戲場地設施無論是類型還是數量,均優于小區民辦園和企業園,大型企業附屬園也優于小企業附屬園,以此表明,投日資金限制了設施更新速度。但是,投日資金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幼兒園發展的重要阻礙,需開拓資金渠道,加快設施更新速度。
幼師普遍較為重視戶外游戲,但行為中卻未能體現出來,很少開展戶外游戲次數,且活動內容也多為排練音樂表演等,不屬于幼兒戶外游戲。如,某幼兒園大班僅組織1次戶外游戲,通過訪問教師后,發現幼師工作量較多,周五需布置教室環境,還要應對家長開放日,如果忙則無法保證戶外游戲時間,不忙方能夠組織戶外游戲。對于幼師而言,相較于戶外游戲活動開展,幼兒園檢查與家長參觀更為重要。
幼兒園戶外游戲的環境作為幼兒園活動開展必要條件,需創設豐富、刺激,能夠激發幼兒想象與探索的游戲環境,是保證幼兒園高質量開展課程的基礎前提。因此,在戶外游戲前,教師需全面規劃活動場地,保證活動材料滿足動作技能需求,劃分戶外場地為多個區域,實現一物多玩,幼兒能夠自由組合、選擇多種材料,創新玩法。并且,回歸自然,就地取材,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應當自制教玩具,戶外游戲創設也應當遵循“回歸自然”理念,結合自然環境,保持原始游戲生態。如,在戶外游戲區添加沙土區、種植區等,幼兒能夠與自然近距離接觸,增加游戲復雜性與趣味性,使幼兒體會原本自然,感受探索樂趣,且發揮本土特色,吸收傳統文化,為幼兒提供體驗本民族、本地區文化的機會。同時,也應當以整體為出發點,考慮幼兒園的經濟條件、兒童人數、教育理念等設置游戲場地,保證材料、器械安全性,根據安全標準定期維護材料器械,參考環保要求與安全質量標準。如,提供彈性柔軟的活動地面、耐用無毒游戲材料、兒童喜歡的游戲器械,避免設備、環境尖銳邊緣,激發幼兒社會性與探索想象的發展。
組織教師自制游戲器械,且通過篩選、整理、歸類的方式,開發適合幼兒園運動課程的器械,可邀請家長參與其中,為幼兒呈現多樣化游戲玩法。并且,為確保器械質量,維護和填制游戲必要設施,則需要投入充足資金,擴大幼兒園資金渠道。一方面加大國家投入幼兒教育資金,保證建設幼兒園資金用在恰當環節,提高學前教育經費,尤其是農村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等。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加強國家財政投入力度,成為幼兒園建設資金重要來源;另一方面拓寬渠道,爭取社會資源,幼兒園兼具福利性質與教育性質,可吸收閑散社會資金至幼兒園,不僅能夠回報社會,還能為發展幼兒園注入資金。幼兒園獲得資金后,也應當對資金合理分配應用,用于置辦、維護游戲設施,保障戶外游戲物質條件。
在戶外游戲中,應當實現生活、游戲、學習的有機整合,使幼兒沉浸于輕松氛圍中學習,立足于幼兒興趣,從教室向戶外拓展,借助戶外自然環境實現學習環境的整合,使幼兒積累經驗。教師也應當創設運動項目,讓幼兒玩中學,體現寓教于樂的理念。此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合理分工,關注個體、科學站位,保育教師與幼師分工合作,戶外活動側重觀察幼兒活動狀態,提供指導,結束時引領幼兒開展放松活動,整理活動器械,便于在此應用。
幼兒園戶外設施與場地空置率較高,造成資源浪費,且受限于作息時間,各班級應用戶外設施與場地中易產生沖突,出現場內擁擠的情況。因此,一是合理安排游戲時間,采取編制輪流應用游戲場地的計劃表格,錯開各班級戶外游戲開展時間,以免造成場地擁擠,提高戶外場地空間占有率;二是利用幼兒園空間,對于資金不足、場地有限的情況,可利用樓頂天臺、陽臺、樓道等空間。如,陽臺設置沙地、小水池、種植植物等;舔她加裝防護網、防護欄桿,設置游泳池、小花園,安防運動器械等,擴大戶外空間。三是利用游戲器械,利用廢舊物品,改造游戲材料,自制游戲材料,實現一物多玩,環節材料匱乏問題。
綜上所述,幼兒作為活動主題,教師應當注重幼兒戶外游戲過程,優化指導策略,利用周圍環境設施,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因此,可通過規劃游戲環境、創新游戲器械、營造游戲氛圍、加大游戲次數的方式,以戶外游戲培養幼兒基本動作,提高幼兒靈敏性、平衡性與速度,從而推動幼兒實現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