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婭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鎮中心小學,江西 萍鄉 337004)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學好它至關重要,而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項目之一更加不能被忽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成績,對學生學習其它學科也有一定的幫助。然而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的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教學效果也不能盡如人意。為此,本文將對合理運用問題教學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簡要的探究,以便大家學習和交流。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還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課堂上。因此,教師合理的運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更加快速的將學生帶入課堂學習的狀態中,并通過引人入勝的問題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的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燕子》的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有哪些同學在現實生活中見到過燕子?”“又是在哪里看見的呢?”“既然你見過,就請你給其他同學描述一下燕子是什么樣子的吧?”等等。通過這些提問,一方面,見過燕子的學生就會充分地進入思考的狀態,回憶自己見過的燕子是什么樣子的。這時,教師可以讓這些見過燕子的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要求學生利用已學的語文知識描繪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溫習已學的知識,也能通過展示的形式,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一些沒見過燕子的學生,也會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導下,積極的根據其他同學的描述想象燕子的樣子,從而增加了本節課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同時,也有助于小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最后,教師在適時地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而帶領學生走進課堂的學習中。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不但要注重增加小學生語文知識量的儲備,還要增強學生對于文章感情的理解和感受,所以運用問題教學法,合理科學的創設問題情境,以便學生加深對于文章的情感體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的思考,并結合問題的啟迪性,進而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例如,在進行《秋天的雨》的教學工作時,教材的內容并不是十分難以理解,但是這篇文章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觀察生活的能力有著顯著的提升效果,因此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不僅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還要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在課上教師可以這樣提問:“課本中分別描繪了幾種顏色呢?”“哪位同學可以畫出秋天的樹葉呢”“文中的秋天和你們見到的秋天是一樣的嗎?”通過這一系列的提問,不僅使得小學生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也能通過文章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質量。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前,運用問題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充分地掌握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實際的學習能力。其次,依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符合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性,進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文章的閱讀。例如,教師在講解《趙州橋》時,可以在課上教學前,結合文中的內容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教材內容的閱讀。如“趙州橋有多長呢?寬度又是多少呢?”“趙州橋欄板上雕刻著什么圖形呢?”“趙州橋的建立具有什么歷史意義與價值嗎?”等等。通過這些課前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有重點的、有條理的進行文章的閱讀和學習,并且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因此,在課前使用問題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平臺以及交流閱讀經驗的機會,進而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實際的課上教學中,合理科學的運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課上學習的效率,并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和文章情感的印象。同時,教師也要根據所提問題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鼓勵學生在課上積極地提出發現的學習問題,然后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從而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紙的發明》的教學時,文章的主題主要是贊美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教師可以在課上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如“古代的時候,最早是用什么來記錄事情的呢”“紙是由哪一位古人發明的呢”“紙的發明又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等。這些問題的提出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文章的主線,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進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和情感領悟。
總而言之,問題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問題教學法的應用,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提出問題,還要保證提出問題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注重問題的趣味性和合理性,進而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