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藝
(平南縣丹竹鎮羅岑小學,廣西 貴港 537313)
為響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需將學生的被動性數學學習轉化為主動性求知,培養學生長久的數學學科興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數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的重點之一就在于教師運用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師強硬灌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導者。教師要用潛心研究所得的課堂教學設計,逐步地為學生搭建數學求知的橋梁。
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生去主動探究的邏輯性學科,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總結的做題經驗、獲得的解題心得往往都更易于學生內化吸收和長久地記憶,并且自學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最為關鍵的是自學能夠有效地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教師不要擔心小學生理解能力不夠,而一味地進行灌輸制教學。教師要知道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在于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題和困惑,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而不是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因此教師應提倡學生在上課之前能自學到哪一程度就先自學到哪一程度,讓學生逐漸地將被動地學習轉化為主動地探知,品嘗到自學的樂趣,進而能夠自主地學習數學、鉆研數學。例如教師在進行四年級《垂直與平行》的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先自己通讀教材,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垂直和平行概念的理解去觀察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現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自學成果,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使學生全面地認識垂線與平行線。教師還可以積極提倡學生在自學的時候準備一些課堂教具,如水彩筆、小棒和卡紙等,讓學生在課堂中當一個小老師,鼓勵學生來演示垂直與平行關系,讓學生能夠完全地體驗到自學帶來的成果和喜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較好地保持一個長久的學習狀態,才能夠深入地探究數學知識的本質,才能夠透過數學問題總結解題的原理。小學階段的教學要始終圍繞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主題展開,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讓學生擁有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教師要牢牢地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差的特征,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案迎合學生的口味,適當地通過玩游戲、做手工、講故事等手段來銜接教學環節,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奠定學生扎實的數學學習基礎。
教師可以有效運用趣味性教學環節引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增強創新思維能力,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長久性學習助以一臂之力。例如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一課時,教師可以在開課前為學生創設導課情景,用課件展示在一個圓形和一個正方形的跑道上,龜和兔子一同進行賽跑,兩只動物的速度一樣,誰先跑完一圈。通過這樣一個趣味性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想方法去測量圓的周長,從而引出圓周長的概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生活中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將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將抽象的圓周率這一概念引出。同時,教師還可以用課件展示出祖沖之的畫像,向學生介紹祖沖之,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使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而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學習,以此促進學生長久性的數學學習。
傳統教學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往往是以教師主講、學生輔聽的形式進行,這極其不宜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使得學生覺得數學概念、原理枯燥乏味,讓學生產生數學很無聊的學習感受。教師應及時地轉變灌輸式教學理念,大膽地嘗試讓學生合作學習的新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去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進行全面地綜合性發展。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年級數學教學《數數》時,可以讓在學前班就學習過數數的學生來幫助沒有學習過的學生,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小學生學習過相關知識就不認真聽講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間互相認識、熟悉,建立友誼。在小學階段就樹立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在班級里合理地安排合作學習小組或者互幫拍檔,讓學生能夠進行互相學習,促進學生間的共同進步,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避免部分學生從小學時期就在數學學習的大隊伍中掉隊,嚴重影響部分學生的未來發展,教師要爭取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進行健康、陽光的成長,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
小學生普遍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奉行趣味性教學的原則,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感受趣味學習的理念,使學生從小就對數學有熱情,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進行快樂的學習和生活將是每一位教師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