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桂芬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上渡街道中心小學,廣西 貴港 537300)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談到: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其中,小學數學應用意識是基本數學素養之一。所以,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對其重視起來,始終將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發展放在核心地位上,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增加自己的具有適應生活和社會的能力,讓他們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意義是大家都知道的,也在積極實施中,但是仍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方面由于當代社會的功利性,有時教師會忽略掉數學應用的培養,而過度強調分數,這樣導致在實際教學當中,不能很好的去聯系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則出現了一些高分低能學生,或者是低分低能,從長遠來看是非常不利于數學的學習以及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體驗感的。另一方面由于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原因,在小學階段還未形成抽象性思維,所以遇到數學中的一些概念,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繼而就無法激發其興趣,也無從談起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
想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作為教學中的第一責任人的教師,首先必須加強自身的數學的應用能力以及應用意識。這樣才會避免枯燥繁瑣的純數學教學的產生,而更多的是聯系生活,呈現一些以實際生活案例為背景的數學課堂,這樣就會潛移默化的去感染小學生,影響他們用數學思維的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認真研讀《數學課程標準》,熟練掌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并有機結合教師參考書,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已有的知識,認真備課,生動地去開展數學教學工作。
數學教育立志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確定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真正的學以致用。學科教育最終都會服務于生活,而數學重在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問題,繼而解決問題,甚至提出新問題,開創創新精神。這就需要教師去創設情景。比如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原因,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貼近實際生活的場景或者是學生熟悉的情景,都會更容易在課堂中抓住他們的眼球,接受度也會更加高。所以,教師需要在新課中導入一些生活場景,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魅力,從而增加他們對數學應用的意識。比如六年級一課“認識百分數”,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直接帶上一小袋白糖、3個杯子、一壺溫水和一個量勺。在杯子里都倒入適量的溫水,第一杯水加入1勺白糖,第二杯水加入3勺白糖,第三杯水加入6勺白糖。然后把配方比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作答哪杯最甜?為什么最甜?實際結果是這樣的嗎?最終通過品嘗得出最后答案,從而引導出百分數,百分數的意義。
再比如,一年級中的“位置”一課,在鞏固“上、下、左、右、前、后”的學習中,根據一年級孩子好動的特點,這里可以直接設置一個生活游戲,蒙眼過障礙,一個同學蒙眼,另一個同學指揮,指示語只能涉及“上、下、左、右、前、后”,通過一個發號指令,一個實施指令,從而真正體會到位置的變化,識別位置的變化,最后激發他們對數學教學應用的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枯燥乏味,激發不了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學完全脫離了實際。其實,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多數依賴于實踐活動。教師需要把數學知識產生的原因,背景巧妙的變成讓學生摸得著,看得見,聽得到的實際情景,從而建立學生的數認知體系,數學思維的形成。
比如,在六年級一章中講到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師就可以直接讓學生預先找到一些生活中的圓柱體。比如先拆開一個圓柱體包裝盒,詢問學生直觀地呈現表面積具體是如何計算的,生活中的圓柱體是非常多的,如飲料瓶,圓柱體文具盒,保溫瓶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去聯系生活,去認識圓柱體表面積的含義,繼而引導出表面積計算公式。
再比如,在二年級學習“千克和克”時,也可以很好的使用直觀教學資源比如一個天平秤和若干砝碼,通過稱重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克、千克”,教師也可以同時板書1000克=1千克,建立“克與千克”的關系,再拓展2000克=2千克,3000克=3千克等的延伸。
通過這些直觀的教學道具或者實際資源,讓學生清楚的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讓學生提升自己的數學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就必須巧妙的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問題,其中包括生活中的問題以及課本上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才會體驗到數學應用的價值。教師需要結合數學新知,開放性的引導學生去就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去發現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這對以后的學習包括培養應用意識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學習了銀行利息的知識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計算家里的儲蓄利率。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去了解自家車的油費,家用電器費等支付問題,或者是自己購買文具的相關費用的問題,都可以作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認知,去解決問題。只有強化實際問題的引導,才會使數學應用意識輕松得傳遞給學生,最后再形成自己的認知。
小學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進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簡單的紙上談兵,也絕不可能靠幾節課就能夠達到的,當然也不要認為簡單的數學問題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無幫助。它是需要去深耕,去堅持不懈的,需要較長的時間,逐漸遞進,不斷深化的一個過程。總而言之,教師需要積極的去創造條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價值,認真的去研究每一堂備課,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促發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在課外也要認真的去幫助學生聯系實踐生活,激發他們的求知興趣,去分析,挖掘,創新,讓他們成為學習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