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姮
(藍山縣藍屏山口小學,湖南 永州 425800)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簡單分析和考慮。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塑造,使學生更理性的分析文章內容,降低學生理解文章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最后教師要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眼界,將實踐教學和閱讀教學有機結合,塑造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使學生從有效的閱讀中獲取更多積極的體驗和能力提升。
(一)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農村地區學生學習意識不強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農村地區廣大的自然環境使學生習慣了“自在”的生活方式,對學校教育中的規矩有著一定抵觸心理。其次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問題,使學生對學習的看法不夠客觀和理性,在學習中存在著更多自由散漫的問題。農村的社會環境缺乏教育氛圍,也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視度不足等。最后教師的教學素質,也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意識的重要因素。
(二)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源相對匱乏。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課外閱讀對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擴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價值和作用。但農村地區的課外閱讀資源相對稀缺,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度比較低。導致其在學習中缺乏多層次的思維能力,對課堂閱讀學習有“偏聽偏信”的問題,缺乏學習主見。
(三)農村地區的特有教學資源。農村地區在自然環境教育上的資源具有更多優勢,學生日常生活就在自然環境中長大,接觸到的自然景致更加多樣和頻繁,使學生在理解“自然文學”的命題上展示出更強的天賦。此外農村地區熟人社會得到了有效延續,學生從生活中能夠更細致地了解到各種“家長里短”問題,提升了學生感情細膩程度,使學生在思考閱讀問題過程中有著更強的洞察力和同理心。
針對以上問題和優勢,現代教學技術的更迭,教學理念的更新,都給教師的創新教學發展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和機遇。教師要合理利用資源,對語文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積極調整,堅持實事求是的改革教學思路,使閱讀教學更高效、科學地進行。
(一)學生有著天然的學習好奇心。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會經常發現學生已經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提前閱讀,甚至已經不厭其煩地進行了多次閱讀。這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開展情境教學策略,將更多的生活常識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刷新學生的閱讀認知,促使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保持積極的互動意識,采取公平教學的基本策略等,使師生之間形成更密切的合作和配合。
(二)對班級整體學習氛圍的塑造。在學校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行為會受到周圍環將的很大影響。教師可以通過集體表演活動、集體看電影、集體戶外活動、在教室中設置宣傳標語、進行課堂合作討論等形式,促進學生對彼此的了解,促進學生對文化課程的向往,使學生結成更緊密的學習集體,對語文課程學習展示出更強的學習興趣和意愿。
(三)給予學生更多學習表現機會。在學校學習中,成就感和自信是激勵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前行的重要動力。對此教師要營造課堂教學中良性競爭的氛圍,對學生的作業情況、作文情況、課堂口語表現、聽寫練習、成績分析等多樣潛在的競爭內容進行多樣性的強調和評價,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同樣的激勵,愿意將自身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文閱讀的鉆研上去。
(一)鼓勵學生進行多樣的預習學習。預習學習對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有著重要價值。通過合理的預習教學,學生能夠逐步自主掌握閱讀的訣竅,降低對教師的依賴心理,使自己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積極的突破。對此教師要將預習任務布置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促使學生對預習任務做到有效的執行。[2]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中,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的背景資料進行調查,對作者的身世經歷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對課文進行通讀,分析作者的中心主旨。在二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預習思路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激勵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做出更積極的嘗試。
(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合作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降低教師的“干擾 ”,促使學生對自己真實想法進行更有效的分享和解釋,使學生了解到其他學生的真實觀點和想法,使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不斷融合發展。對此教師在閱讀課程教學中,要巧設教學題目,準備一些發散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使課堂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進行。
(三)降低“標準答案”的教學影響。在閱讀課程教學中,標準答案集合了出題人的意志,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并不友好,甚至會在閱讀學習中自暴自棄。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以小組形式對閱讀問題進行分析,最終得出自己個性化的學習結論。教師再將標準答案作為參考內容提供給學生,和學生對各類答案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評定,使學生理解自身思考能力的不足,了解自身在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優勢,促使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不斷精進。
(四)促進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聯合學校搜集閱讀資料,成立簡單的圖書管理部門,使學生的基礎閱讀條件得到滿足。此外鼓勵學生自己提供圖書,對學校附近的圖書資源點進行介紹等,都能促進課外閱讀教學的切實進行。此外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課外閱讀鑒賞活動,以促進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在知識學習中學生有意愿脫離教師的控制,建立自己獨立的學習系統,以降低自己的學習負擔,實現自身學習能力的不斷突破。教師要順應學生這一思路,以科學的引導、強制性的手段對學生的自主閱讀素養進行綜合化的培養,使學生逐步形成完備的自學能力,對課堂學習保持全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