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綏陽縣實驗小學,貴州 遵義 563300)
小學生不僅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還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主動動力,所以小學生的價值觀、核心素養及綜合素質等都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發展,這使得加強素質教育成為了各學科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任務。而勞動教育的滲透不僅能夠豐富化和趣味化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強化學生思想品質、道德素養及勞動觀,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及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最終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及發展,為社會主義發展培養綜合型和素質型人才,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理應得到重視及關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及發展,各大領域對綜合型、應用型及素質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而勞動教育則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應用能力及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故與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另外,在新課改下人們對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各小學學科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都將素質教育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及目標,而勞動教育則是實現高效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與小學教育改革目標相符。
調查發現,通過高效的勞動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有效性,還能夠強化學生的生存和生活基本素質與能力,更在很大程度上磨練了小學生的意志、激發了勞動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及核心素養,使得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三觀,最終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在學習中勞動和在勞動中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的文化素養、身體素質及勞動素養等同時得到提升。如果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合,還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勞動氛圍,讓學生及其家長等都喜歡上勞動,并積極參與各種勞動活動中,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首先,小學語文老師要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度,并基于新課改要求及小學語文教學發展需要等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勞動教育體制、制度及機制等,以保證勞動教育能夠被有效貫徹和落實到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其次,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將勞動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制定針對性勞動教育方案,以保證勞動教育的有效性;最后,要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即老師要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的角色,要以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去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掌握勞動內涵和重視勞動價值,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學習勞動知識和參與各種勞動實踐活動,最終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及生存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必須結合學生實際及語文教學實際需要制定勞動教育任務和目標,并在該基礎上收集相關的勞動教育資源,然后利用多媒體等整合成有趣的PPT課件和微課課件,以構建情景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勞動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勞動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例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時,老師可以先收集關于該課文的相關圖像及視頻,諸如一片金色的小麥田野圖像及視頻等,讓學生感受到課文所構想出來的大豐收情景;接著還可以播放獲取大豐收前老百姓的辛苦勞作,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最后可引導學生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等課文,因為這些課文中的主人公都具備很強的勞動精神及奉獻精神,讓學生學習他們身上的這些優秀品質及精神素養,促使學生喜歡上勞動。
除了在課堂上列舉各種生活勞動案例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挖掘勞動價值,讓學生了解到勞動的重要性,如有的學生會挖掘到“父母做家務”的勞動價值、公交車司機開車的勞動價值及環保人員的勞動價值,這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勞動觀及世界觀。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來為學生制造更多勞動機會,如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大掃除、組團撿大街上的垃圾及組團看望養老院老人等,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勞動意識,還強化了學生的道德素養及思想品質,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此外,老師還可以以“勞動”為主題,要求學生寫作文,在寫作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并挖掘生活素材,以寫出情感豐富和能夠體現勞動價值的高水平作文。此時,有的學生就會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父母干家務、朋友幫助搬家、爺爺奶奶澆花和種菜等場景,然后將這些場景轉變為趣味生動的小故事,并融入到作文寫作中,不僅豐富了作文內容及情感,還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及勞動能力,并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勞動教育的滲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及教學發展來說都起到了不可代替的積極作用,更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所以勞動教育不僅引來小學語文老師們的重視,還引來了學生家長及社會各方人士的關注,故必須將之有效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此,上文基于對勞動教育及其重要性的了解,從轉變教育理念、整合教學內容及增加實踐活動等方面分析了具體的措施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