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軍
(湖南省東安縣耀祥中學,湖南 永州 425900)
核心素養一直都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素養及能力,包括了適應社會發展的一切品格、能力及素養,所以核心素養培養成為各高中學科必須開展的工作任務。在該形勢下,高中歷史作為高中教育體系甚至整個教育領域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重視和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而德育的滲透則是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舉措,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高效的德育教學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理應得到歷史老師們的重視及關注。所以下文先簡單分析了核心素養下將德育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然后在該基礎上分析具體的高中歷史德育措施及方法。
首先,德育本身就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教學途徑,將之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僅豐富歷史教學內容,還非常有利于歷史教學與素質教育的融合,從而同時促進歷史教學改革及素質教育發展。其次,德育能夠轉變“分數至上”的教學現狀及觀念,讓學生將只注重考試成績提升的學習觀念轉變到注重思想品質及道德素養提升觀念上來,同時還促使老師將灌輸式教學理念轉變到“學生主體性”教學理念上來,以實現學生主體地位,最終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并提高歷史課堂上的素質教育水平。最后,核心素養下的德育教學不僅需要對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進行培養,還需要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這些都非常利于素質教育發展和歷史教學改革。
很多文獻都顯示,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將德育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僅能夠增加歷史教學的核心素養價值及文化內涵,還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中歷史教學體系和素質教育體系,使得學生的歷史文化、核心素養、道德素養及思想品質等都得到有效提升,最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在德育影響下,老師的教學重點會從提高歷史考試成績轉移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上來,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能夠幫助學生發現歷史價值,使學生喜歡上歷史,并在歷史學習中汲取知識的寶貴經驗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課前老師要深入研究歷史教材,并歸納總結出含有核心素養培養價值及德育資源的歷史知識點,然后在該基礎上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其次,要以史為鑒,設計合理性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時,老師可以將“簡述甲午中日戰爭原因、過程及影響”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將培養學生愛國精神、民族精神作為教學主要目標,實現德育與歷史教學的融合,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首先,老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及德育需求精心創設歷史問題,如盡量選擇具有德育價值的歷史知識點進行問題設置,以便于學生在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中學習各種優秀的思想品質及道德素養;其次,問題的設置要注意層次感,即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置不同難度和不同類型的課堂問題,以針對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和綜合素養,從而提高德育教學有效性;最后,老師要積極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并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歷史時空觀念,使學生在該觀念下提高歷史學習有效性。
首先,老師要尊重學生,并重視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培養,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歷史,并在歷史學習中挖掘各種核心素養,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質及道德素養,從而達到提高德育教學質量及效率的目的;其次,老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索、分析和學習各種歷史知識,并挖掘歷史知識中的人文價值、家國情懷及民族精神中,以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愛國精神及民族精神,最終提高德育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要利用歷史故事、歷史現象及課堂情景等導出歷史知識,并在該基礎上挖掘歷史中的德育資源,進而激發學生興趣,實現高效的德育教學[3-4]。
例如,在教學《抗日戰爭》時,老師可以將該章節中的“抗日精神”、優秀傳統文化、歷史人物等作為德育教學資源,并整合成德育教學課件;然后通過網絡搜集相關的圖像及視頻,以豐富化和趣味化德育內容,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積極性及德育知識學習興趣,進而同時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思想品質及道德素養
再如,可將孔子“仁”的思想融入到德育中,引導學生學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價值理念,并體會“以德治民”“取信于民”“克己復禮”的儒家思想,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和以德服人。
實質上就是通過增加各種歷史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對各種歷史知識的情感體驗,并在情感體驗中挖掘歷史知識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道德意識及精神等,從而達到有效的德育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生動形象的歷史圖像資料及視頻資料,以構建情景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學習歷史的樂趣,并挖掘和學習歷史中的思想品質及道德素養。
總之,核心素養下將德育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中是促進歷史教學改革、加快德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舉措。因此,上文基于對德育滲透重要性的了解,從以史為鑒,設計合理性教學目標;答疑解惑,開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學等方面分析了具體的教學措施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