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慶
(黑龍江省綏化市中共安達市委黨校,黑龍江 綏化 1514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據重要的地位,對于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鑒于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要認識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將紅色文化納入到體系建設當中,充分發揮出紅色文化的優勢,進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
針對紅色文化的內涵有著多種界定,部分學者對于紅色文化賦予了新的內涵,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創新的嶄新文化形態,即為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有著較大的區別,與現代以來其他階層與黨派的文化創造有著一定的差異,成為20世紀以來中華文化的主流。在改革開放時期,紅色文化作為我國寶貴的財富,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并且紅色文化資源屬性得到了關注和重視,成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精神寶庫。紅色文化汲取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精髓,是一種健康的先進文化。在社會建設時期,紅色文化作為典型的紅色經典,對于人們的價值追求有著較大的影響。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紅色文化的發展有效的融入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改革創新為中心的時代精神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當中,我們黨將紅色文化應用到其中,有助于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寶貴的財富,是我黨在各個時期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史,逐漸總結出經驗和財富,成為黨重要的思想結晶。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以及建設時期,以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紅色精神。尤其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井岡山精神,指引著中國革命的發展。在抗日戰爭時期,秦夢精神、延安精神等,喚醒了很多群眾投身于中國革命,彰顯了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主義精神,紅色精神將中國革命全面推向勝利。此外,隨著社會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滋生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由此可見,紅色文化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擁有優良的革命傳統,自五四運動以來,黨和人民攜手共進,創造了優秀的革命文化傳統。鑒于此,必須提高黨和人民所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并且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始終發揚和繼承革命文化傳統。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黨和國家要意識到人類文明的優勢,并且要汲取人類文明成果,具體主要指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主要包括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獨立自主等精神。隨著社會不斷快速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變遷,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更主要的是對中國發展道路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針對當前這些紅色文化精神而言,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在新民主主義時期,該時期的紅色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紅色文化作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精髓與智慧結晶,同時也是連接民族的感情,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的統一有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風度的愛國主義教育內涵。通過紅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助于人們了解我國的紅色歲月,保留著紅色的記憶。與此同時,還能夠為革命傳統教育提供生動的歷史教材,有著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對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進而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口號,通過當前這一目標的實現,不但能夠指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見,弘揚紅色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作為重要的精神財富,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的智慧結晶及經驗教訓,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由此可得出結論,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我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要認識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認清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間的關系,充分將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兩者之間的共同進步,在充分保障紅色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順利開展,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