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莉 吳鵬
(1.廣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2.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居民的消費能力逐年增長,對于高品質商品的消費需求也不斷上漲,中國的市場蘊含著蓬勃發展的動力。消費體系的升級是指生產、運輸、服務、開發等維度的新業態的建立和發展。人工智能在應用、執行、網絡以及感知的四個層面不斷發展,促進了消費體系中的產品開發、服務升級和物流運輸網絡完善,有助于商品朝著高質量化、服務朝著智慧化的方向發展,促進國內國外雙循環的消費新格局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人工智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方面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向市場經濟延伸,世界各國逐漸意識到了人工智能技術革新的重要性。我國的人工智能處于全球的領先地位。截止到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的企業已超2600家,規模遠超510億元。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具有以下優勢:
(一)政策優勢:國務院在2017年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并將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央政府積極推動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不斷增加財政投入鼓勵發展,將推動人工智能望高質量、智慧化方向發展作為目前工作中的重要目標。
(二)人才優勢:目前中國已與眾多高校建立基礎層與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計劃的進程。許多高新技術企業關注人才的培養計劃,積極聯合高校促進對接支持人才計劃,打造"核心平臺+課程體系+軟件平臺+增值服務"的人才
(三)產業群優勢:目前我國產業園、產業特色小鎮等人工智能高地不斷建成,因地制宜,綜合分析各地區的整體科研實力、優勢人才的特長、豐厚的資源優勢等條件,為地區的產業園、產業特色小鎮制定合適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和發展策略,有助于為人工智能發展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氛圍。
應用層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最為活躍的領域,市場規模和企業數量均十分巨大。應用層以底層技術能力為主導,切入多種場景和應用,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唐攀)在應用層面上,與消費體系中的生產行業結合,積極開發自動化生產線的智能工廠。企業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零件的精確度、完善生產流程,與科技企業合作建立數據庫,精化演算的算法和算術,建造自動化生產流程,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助力消費體系生產方面升級的效果。
執行層通過應用基礎理論和云計算,完成產業鏈上下游擴展和廣泛布局,面向各細分應用領域執行技術開發。據中國電子學會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服務機器人分支下的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為10.5億美元、6.2億美元和5.3億美元。機器人的出現將人類從掃地、洗碗、消毒等耗時的簡單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解決了人們對于高質量消費品的需求,達到了升級消費體系中智慧化服務的效果。
在網絡層上,人工智能進行信息技術處理,開發云計算軟件,為多個行業提供信息技術處理以及網絡運輸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計算機網絡中,增強了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詹鑫毅,王霞)智能終端的信息抓取和分析也為學生、教師的學習過程當中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同時提高教學的效率和促進個性化學習。智能終端的數據也賦能于數字經濟,如淘寶、京東等平臺進行個性化商品推送,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也為消費體系中的智慧化服務升級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在感知層面上,人工智能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方面,通過信息采集技術、信息綜合分析處理能力和傳感感知技術,智造出二維碼、傳感器、紅外設備等感知智能產品。例如飲料產品的掃碼參與抽獎和助力活動、利用紅外線感知溫度技術的機器人測量人體體溫等等,開發新型銷售產品新穎性吸引消費者,拉動消費需求促進雙循環。
人工智能開創了智慧化服務的時代,有助于滿足人民的高質量消費要求和促進國內國外雙循環。人工智能技術擴散的過程中,通過創新和知識外溢機制,給市場帶來的新生的產品和業態。
優化建議:
(一)解決治理結構的僵化問題,完善相關政策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治理結構的僵化性指傳統的科層制治理結構可能難以應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而形成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因此,需要法律來保障人工智能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人工智能企業可加強與傳統實體經濟企業的合作。作為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驅動馬車,人工智能對于跨行業融合發展、產業優化升級起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目前人工智能和傳統行業的合作正處朝陽時期,兩者有機融合將會給市場帶來更大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