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梅芳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聯合幼兒園,甘肅 慶陽 745000)
創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創新意識的培育要從小樹立,在幼兒學習階段,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進而幫助幼兒更好地參與學習型的區域活動,創新意識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世界以及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加強對世界的認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讓幼兒的發展更加全面。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要體現幼兒的年齡特點,這樣幼兒才能更加快樂參與,并且促進學習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幼兒園中的兒童,仿佛含著清晨的露水、即將接受漫漫人生長途洗禮的嬌嫩花朵。“花朵”自身的成長亦離不開親人、教師、朋友的細心照料愛護。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應讓兒童由衷地感受到師長對于自己真誠的關照。一個和諧宛如親子般的師生關系對于幼兒嬌嫩的內心世界的成長是存在良性的影響的。而學習性區域的設置,則能夠為師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提供一塊天地。學習性區域是由教師以及幼兒,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自己的一些學習材料,相互協作一起創設并且加以精心裝飾的教室中的一塊區域。例如,“英語角”“數學園地”“繪畫樂園”等。學習性區域著重在閱讀、益智、美術等方面輔助幼兒們的學習成長。學習性區域允許并且鼓勵兒童在愛護公共設施、共享資源的基礎上自由、自主地發揮個人能力,在玩樂中學習,在動手實踐中認知這豐富多彩的世界。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主要是通過觀察和欣賞的方式獲取事物的基本形象,所以可根據幼兒的特征,創設新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尤其是環境材料的選擇和布局。在全新區域活動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對應的材料,開展探索活動,而豐富的材料不僅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又能滿足幼兒心理上的需求。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數量必須充足,可以同時滿足5位以上幼兒進行游戲,在投放材料時,應根據區域活動的發展狀況合理地投入。例如,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根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的興趣愛好,在區域活動中層次性地安排活動材料。這種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能有效實現幼兒主動學習的目的。
區域的開放性設置,情境中的任務以及目標是隱蔽性的,問題與方法的發生是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隨著幼兒的興趣而發生變化的。在開放性的環境中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與條件,例如結構區域與科學區域中,設施材料的搭配組合上不做過多的組合,對于具體怎么玩,不做太多的說明,從而為幼兒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多的策略。區域活動的設計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活動室內的空間范圍,在各個區域內設置游戲活動。另外,也要加強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在開放性的環境中,培養創新意識。
1.給幼兒鼓勵。在學習性區域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完成制作,獲得了很大的滿足,教師在觀察時發現孩子們的創作并給予及時表揚,就會使他們對創作更加感興趣。在活動中,教師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并在活動結束后對孩子們的創作在全班幼兒面前肯定,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能鼓勵其他幼兒的學習,使孩子們在學習性區域中的創新意識越來越強烈,自己創作的作品也會更多。
2.發現并挖掘幼兒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需要教師用一雙慧眼在幼兒活動時觀察并發現。觀察是教師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指導策略之一。教師首先要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是什么,孩子們為什么會這么做。在開展活動時,孩子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哪些活動中的設置需要改變。
3.對幼兒活動進行合理的指導。幼兒在學習性區域活動時,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現場指導。雖然教師的指導會改變幼兒游戲時的意愿,但幼兒在游戲時遇到危險時,幼兒之間出現矛盾爭吵時,活動中幼兒主動向教師求助時,教師都需要進入游戲中進行指導。創新教育是一項復雜并長期的教育工作,幼兒的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應從為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性區域環境、注重材料設計的意義、注重幼兒與環境的互動、發揮教師在區域中的作用這幾個方面入手,激發孩子們的創新意識,讓創新教育順利地開展。
創新意識的培育需要踐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讓幼兒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以及知識積累獲得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加強指導,幫助幼兒更好的學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