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貴州省安順市廣播電視臺,貴州 安順 561000)
前言:電視臺工作重要性顯著,為了迎合時代發展,需要工作人員調整思路,與時俱進創新方法。
相較于網絡中的新聞資訊,因為電視臺面向的群眾層更加廣泛,所以可信度往往更高。新聞報道必須可靠、真實,這是電視新聞咨詢和網絡新聞競爭最大的優勢[1]。新聞采訪人員需要創新采訪方法,需要保持初心,把握精準要點,在相應的環境中采訪。比如使用QQ、微信、微博等渠道采訪當事人的時候不能切忌偏聽偏信,應保持公平的態度,確保電視臺采訪的新聞信息資料準確性。
互聯網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新聞,對于觀眾而言,新永遠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在采訪的時候需要意識到電視媒體的發展危機,把握及時要點,使用網絡和采訪對象交流、溝通,掌握時事新聞。以保障訪問真實性為前提,傳遞最新的消息[2]。讓新聞采訪工作得到創新、得到發展。
網絡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資源,電視臺的新聞采訪者需要做好海量數據的妥善利用,讓采訪內容足夠全面,采訪素材足夠充實,賦予采訪工作綜合性優勢,展現網絡采訪工作價值。比如電視臺的新聞記者需要設置資料庫,搜集與存儲平時搜集的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為新聞的統籌采編提供相應支持。
部分老資歷、經驗豐富的新聞采訪者在多年的實踐中已經漸漸具備了成熟工作體系,其工作眼界漸漸變得十分固定,忽視創新,不理解創新的意義,難以使用互聯網技術,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提高新聞采訪能力。
雖然國內早已有了很多的網絡法律法規,可是網絡中仍舊存在大量真假難辨的信息,這樣的問題增加了新聞采訪信息化創新難度。人們不知道相信哪個新聞,人們甚至認為網絡中的新聞全是假的[3]。以上成為了電視臺采訪信息化工作最大的障礙。為了改變問題,需要優化工作環境,發揮新聞+互聯網的優勢,更妥善的從網絡中獲取新聞素材,發揮網絡素材作用,提高采訪工作能力和效果。
相較于傳統工作模式,如今網絡環境中的新聞采編對工作者素質提出非常多的要求,其需要駕馭IT技術和信息軟件,充分利用數據資源。不過當前互聯網+新聞采訪的條件有限,所以沒有保障電視臺新聞的采訪效果與能力。
現如今媒體融合發展漸漸已經成為媒體發展趨勢。習總書記在2018年8月21日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就表示,必須抓好縣級融媒體的建設工作。自此之后我國縣級媒體終于被政策所關注,從原本的行業邊緣地臺走進歷史舞臺。我國媒體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全新的時期。基層的新聞工作者需要順應發展潮流和政治要求,擺脫原有工作思路,脫胎換骨,站在融媒體需要,探索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煥發新聞采訪全新的生命力。
新聞采訪人員需要擺脫固有工作模式,落實電視新聞采訪活動基礎,合理使用新媒體資源,做好工作模式創新。工作人員需要在創新的同時做好經驗總結,以此應對網絡采訪需要,為有效的采訪工作提供支持,奠定基礎。比如電視臺的新聞采訪人員在準備扶貧攻堅數據信息的時候,可以使用網絡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惠民資金的調配情況以及政府部門的政策落實效果,調查村民們的收入前后對比情況。之后使用網絡技術、云技術、大數據技術存儲、篩選、應用與分析數據,為電視臺的采訪工作提供補充,創新采訪思路和模式,這樣就可以顯著提高新聞采訪的工作效果、工作質量。
政府部門必須加強網絡環境的輿論管理,不斷優化法律法規,打造和諧穩定、法制化網絡采訪環境、采訪氛圍。工作人員需要做好自身行為約束工作,使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并創新工作方法、工作模式,讓互聯網+新聞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發展。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健全法律體系和制度,約束受訪者與采訪者行為之外,電視臺的記者還要不斷學習、主動學習各種網絡技術,并將網絡技術應用在工作過程。比如記者需要學習的互聯網+新聞采訪方法,巧用新媒介技術,提高采訪能力,將技術培訓看作是創新工作條件。此外電視臺需要創建系統的采訪制度與流程,量身定制工作計劃,用相關制度創造創新工作條件。
年輕人喜歡各種短視頻,之所以走紅,短視頻必然有其優點。網絡環境下每一名網絡用戶都有自己的表現欲望想要展示,這為短視頻的生產提供了動力。短視頻內容直白、文化氣質接地氣,能夠彌補網絡用戶的即使消費需求和碎片化時間利用需要。
結語:網絡環境下為提高現階段電視天記者的采訪工作效果與質量,必須重視記者工作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創建良好工作環境與氛圍,為網絡新聞采訪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環境支持。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新聞采訪技術和條件,提高新聞品質,朝向規范化、標準化、體系化方向發展,與時俱進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