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誠
(大連市普蘭店區徐大屯中心小學,遼寧 大連 116000)
音樂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使得近年來音樂教育廣泛受到關注,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在音樂教學中開展一定的節奏訓練,可以提升小學生對于不同風格、類型的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通過節奏訓練增強樂感,訓練小學生手、眼、耳、口的協調能力,刺激小學生的感官發育,激發小學生參與音樂課程的興趣,打造具有律動和氛圍的音樂課堂。通過將節奏訓練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幫助小學生提升了音樂素養,發展了音樂感受能力與表現能力,促進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游戲是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形式,音樂游戲以其豐富的內容、趣味的形式、有效的互動和多樣化的手段,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游戲的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并以興趣驅動小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以音樂游戲為接入點,促進音樂課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有效開展。
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音樂游戲的開展應當依循兩個原則:首先,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音樂游戲的開展應當遵循多情景原則,即教師應當以節奏訓練的目標和重點為依托,在音樂游戲的設計上為學生創設豐富的音樂游戲情境,有效烘托課堂氛圍,提升節奏訓練效果;其次,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音樂游戲的開展應當遵循師生共創原則,即教師應當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小學生的特點、興趣、習慣、理解和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出發,并以學生為主導,強調師生合作,共同參與,通過全身心投入音樂游戲情境,在開放、寬松、愉悅的互動教學氛圍內體會音樂節奏的魅力,從而提升節奏訓練的效果。
音樂表演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活躍音樂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將學生帶入豐富的音樂表演情境中;另一方面還可以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根據音樂節奏準確的表現動作、跟隨音樂節奏開展音樂表演,發揮學生在音樂表演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將音樂內容表現出來,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能力,增強音樂課程的互動性,讓音樂課堂“動起來”,促進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引導,通過豐富的表演情境、多樣化的表演道具、趣味的表演內容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表演的參與興趣;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和特長,進行合理的角色設定;另外,音樂表演的開展還應與節奏訓練的主題進行充分的融合和科學的設計,將節奏訓練的內容巧妙的融入音樂表演當中,以學生更有興趣和更能接受的方式,促進小學音樂節奏訓練的有效落地。
節奏訓練強調的是學生的感官、肢體與音樂的有效配合,是學生通過聆聽對音樂節奏做出反應的能力,而人體的感官和肢體之間是有直接的互相作用的,因此肢體語言動作是最直接的表現音樂節奏的方式,也是節奏訓練的重要表現形式。借助肢體動作開展節奏訓練,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節奏的聆聽和感受,在肢體動作上做出相應的反應,通過這一過程,發展學生感官與肢體的配合能力,增強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活躍音樂課堂的氛圍,從而在肢體動作與音樂的有效配合中盡情感受音樂魅力,自由表達自我,實現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目的。
以《拍手唱歌笑呵呵》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歌曲中包含了很多的肢體動作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邊演唱這首歌,一邊做出相應的動作,通過這種充滿節奏感的音樂和肢體的配合,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并通過聆聽歌曲協調感官與肢體,迅速做出反應;同時,這首歌曲互動性強,節奏歡快,能夠很好地烘托音樂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充分歡聲笑語的課堂氛圍中達到了節奏訓練的目的。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中,形式的多樣直接影響著學生節奏感的培養,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應注重提升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音樂形式的多樣性,同時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音樂教具、音樂活動形式、音樂教育主題、音樂教學場景,可以以定期更換教學主題的形式將音樂教室進行裝飾,讓學生在充滿新鮮感的環境中增強興趣,促進音樂教育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小學音樂教育中的節奏訓練,應當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結合多種形式,創設豐富的音樂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實現節奏訓練的有效開展,為小學生音樂欣賞與表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