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鳳
(淮安生態新城第二實驗幼兒園,江蘇 淮安 223001)
幼兒自然生態教育是一種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實施自然生態教育,幼兒可以親近自然、感知自然、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取經驗、增長認知,對于保教質量的提升有著重大意義。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生態、和諧的教育環境,組織幼兒參與各種親近自然、探索生態環境的實踐活動,利用周邊一切自然生態教育資源,培養幼兒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與情感,并逐漸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生活習慣。
生命教育作為幼兒自然生態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引導幼兒親近、感知自然界中的萬物,有效引導幼兒學習生命智慧、增長生命認知,提升獲取幸福的能力。幼兒通過親自經歷自然萬物的成長成熟過程,明白萬事萬物有其成長、發育規律,真正做到教育“以人為本”,讓教育回到生命之初,滿足幼兒的生命教育需求,啟發幼兒探索精神發展的奧秘。幼兒生命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帶領幼兒進入自然環境,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生生不息;還可在幼兒園內設計、搭建自然生態平衡運行系統,通過游戲、主題活動等寓教于樂的方式,培養幼兒的向生力。
此外,只有讓幼兒了解生命的本質,才能更加珍惜生命、努力生活。教師可通過引導幼兒閱讀繪本《Lifetimes》,在繪本插畫的辨識過程中,了解生命的成長、凋亡的周期過程。學完繪本后,教師再引導幼兒重新觀察生長于大自然中的各種動物、植物,通過親身體驗讓幼兒切實感受生命的力量,懂得環環相扣的生態圈存在的意義,明白珍愛生命、保護生命的重要性,從而以全面的視角看待生命。
幼兒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園內環境的支持。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利用幼兒園內一切資源,將自然生態教育融入校園環境。例如,教師可設計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立體墻面,讓幼兒耳濡目染,對自然事物產生美好情感;還可組織幼兒參與到校園裝飾、布置活動中,以培養幼兒主動創造美好環境的意識與能力;還可舉辦主題繪畫展,通過展示水體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滅絕等相關主題畫作,引導幼兒認識到當前全球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樹立保護環境、保護自然的意識。
此外,幼兒園還可調整園區空間規劃,通過構建生態化、自然化的園區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自然生態教育體驗與感受,有效促進自然生態教育與園區環境的自然結合。例如,教師可在園區內開辟動物觀察區、植物生長區等不同區域,引導幼兒通過與各種生命體的互動,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與美好。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向幼兒滲透保護動物、愛護植物的相關理念與知識,促使幼兒在親身實踐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再如,教師可在植物生長區為每個幼兒分發一株植物,由幼兒對這株植物幼苗的成長過程全權負責,包括澆水、施肥、除草等,引導幼兒充分觀察植物幼苗的生長變化,并通過繪畫或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從而在有效培養幼兒責任心的同時,還可讓幼兒更加了解植物生長規律,發現生命成長奧秘。
鑒于學前幼兒喜歡接觸一切新鮮事物的心理特性,在自然生態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定期組織各種戶外活動,引導幼兒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類的一切思想、語言以及對美的感知,都源于自然。大自然是藍天下的學校、課堂與教材。只有引導幼兒走進自然,擁抱自然,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真諦,從而促進幼兒審美情趣的提升。教師可根據自然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合理選擇時間,引導幼兒欣賞四季變化,促使幼兒在由春花、夏草、秋實、冬雪組成的美妙自然中,獲得更加真實、具體的學習體驗。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理的同時,還可有效激發幼兒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總之,自然生態教育作為當前幼兒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實踐證明,其在幼兒教育中的融入,是有必要的、是可行的。對廣大幼兒來說,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是增強自我認知、實現自我提升與超越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教師來說,還需要繼續保持空杯心態,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構建更加和諧、自然的幼兒教育環境,促進幼兒生理與心理的動態、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