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洲
(江西省豐城市石江中心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0)
當前小學教學環境仍舊較為封閉,會阻礙小學生對世界的體會,這種教學環境將會嚴重阻礙其生活感知力。在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感知策略可以讓小學生對生活化的事物與情景深刻進行感知,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寫作意識,當學生將自身生活體會與寫作主旨融會貫通后就可以嫻熟地打造一篇完整優秀的作文。傳統的小學語文寫作模式十分單一固定,難以激發學生寫作熱情,而在教學中利用生活感知策略可以讓學生對生活重新進行審視,積累生活經驗,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頭腦之中會有豐富的寫作素材。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為了避免小學生在寫作環節無話可說,很多語文教師都采取仿寫的教學手段開展寫作教學,這種教學做法雖然可以保證小學生可以完整寫完每一篇作文,但是小學生處于長期的仿寫中,會導致學生降低生活感知度,無法提升作文寫作質量。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生活感知策略可以幫助小學生在作文中融入自身真情實感并建設正確價值觀。運用生活感知策略,小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寫作過程中利用何種手段進行表達。
語文寫作是一個不斷輸出知識的漫長過程,在教學過程之中語文教師需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若僅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仿寫,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有學生寫出的作文都會千篇一律,毫無新奇可言,這種教學現象無論是對寫作發展還是學生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而在寫作教學中運用生活感知策略,可以讓學生成功擺脫范文的寫作模式,從自身實際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尋求創作靈感。在此基礎之上,小學生寫出的作文將會具有真實情感,成功吸引讀者共鳴,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質量,實現寫作教學的最終目標。
在有限的寫作教學條件與時間下,學生長期處于學校課堂之中,很少有機會親身經歷實際生活。為了讓小學生具有更多的生活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運用身邊所有可利用資源,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網絡具備虛擬性,可以打破教學中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使用網絡資源,利用現代技術彌補學生的知識缺欠,拓展學生寫作視野,培養學生寫作靈感,促使學生可以快速寫出一篇內容豐富的完整作文。例如,在寫作關于“龍”主體的作文時,很多小學生會對這個虛擬的概念感到陌生,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寫作之前上網搜集相關信息,讓其對“龍”具有大致了解,而后在寫作課堂中指引小學生們進行充分地溝通交流。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小學生展示龍的工藝品,拓展學生寫作思維。
對于小學生而言,生活資源主要取決于社會、家庭以及學校。而社會與家庭是對于學生而言極其特殊的環境,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啟蒙場所,教師在寫作教學時可以利用分享交流、表演展示等手段指引小學生回憶起在家庭生活之中的各個場景。社會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環境,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從社會環境中充分選取“美”的各項資源,像意義重大的公益廣告、好看的圖片、動聽的歌曲等。充分點燃小學生寫作的欲望,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語文教師不能僅注重小學生的課堂行為,如果只對小學生一味地開展課堂教學,將會嚴重阻礙學生視野發展。但是豐富的生活經歷可以擴寬學生寫作視野,讓小學生獲得寫作靈感與素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必須將寫作課堂的主動權歸還給小學生。例如,在對作文進行命題時,教師可以選擇運用半命題的寫作形式。在寫作體裁的選取上,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根據其愛好、興趣以及能力進行體裁選擇,可以寫散文、詩歌或者小說,給予小學生一個可以充分提升自我的平臺。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生活感知策略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讓小學生在不斷提高自身寫作水平的基礎上體驗生活,從而讓小學生對寫作產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推動生活化在其中占據的比例,讓學生利用生活感知更好的拓寬自身寫作思路、積累豐富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驗并感悟生活,豐富小學生的人生,對小學生的寫作思維進行有效啟發,全面實現寫作的生活化,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水平,提升小學生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