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梅
(納雍縣張家灣鎮補作小學,貴州 畢節 553313)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后都附有相應的習題,課后習題一般反映了課文重點知識內容,同時也是對課文學習內容的一種拓展。課后習題是也是鍛煉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有效方式,更是衡量學生課上內容掌握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課后習題的學習與練習,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所學課本知識的總結與回顧,更有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知識的積累。因此,注重學生語文課后練習的導學與練習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此為主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僅供參考。
長期以來,多教師在使用課后習題的時候往往是流于形式,比如僅僅讓學生機械化的完成課后習題,然后給學生簡單地進行講解,學生只要做對或者完成課后習題即為完成了教學任務,對于課后習題并沒有真正做到深挖。當前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習題往往是對課文知識的總結或者再現,或者是對課文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或者是課文背景的更加深入的解讀等等,每一道題目都不僅僅是一道題目,而往往蘊含著十分重要的信息,這樣的信息是非常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的。特別是教師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僅僅是為了講解題目而講解,只關注學生的應試成績,而忽略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忽略了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容易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容易出現厭學等癥狀。
每一位學生如果能夠在課前做到充分預習,那么在課上的時候就一定能夠更加認真仔細的進行學習,同時由于課前預習過了,那么教師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一定是更高的,接受一定是更快的。所以說好的預習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的實際效率的。在傳統的預習活動中,學生對于教材知識的預習往往是認識語文教材課文的生字詞、偏僻字或者通讀課文等等,對于文本的理解或者創作背景的了解往往顯得就很單薄。這樣的 預習效果往往不是特別好。而通過課后習題來預習改變了以往的預習弊端,因為課后習題往往蘊含著課文的主知識,是課文知識的概括與再現。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好課后習題這一塊,通過讓學生提前去看課后習題的情況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從而帶領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有利于提升學習的學習效率。
每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在遣詞造句上,可謂是具有很好準確性的典范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后習題作為一種導學導練橋梁,引導學生對課文中那些經典詞句進行反復體味。例如,在學習《貓》這篇課文時,課后習題中的第三題,是讓學生體會加點詞語作用,并用這些詞語再說出一些句子。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課后習題進行必要的導學導練,讓學生重點體會加點詞語含義,使學生體會相關聯詞句的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并體會它們在表達情感上的不同,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句所表達的具體語氣,以訓練學生語言準確的表達能力。
課文中的某些典型片段,是學生寫作積累的最好例證,教師要善于會利用課后習題結合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習作能力。比如,在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利用課后習題,引導學生討論,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描寫頤和園的。同時,教師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牢牢抓住一些游覽頤和園的動詞,以“進了、繞過、走完、來到、登上、下來和走過”等的游覽順序,學習作者記敘事件的描寫方法。在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了解到作者都寫了什么,并重點體會作者是怎么樣寫的。教師進行這樣有針對性的教學,意在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為學生習作進行練筆引路,并將作者的創作方法,遷移到學生們的寫作練習中,使學生學會基本的習作方法,促進學生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理解課后習題以及給學生布置適量的閱讀任務,可以促進學生主動閱讀課文,主動學習課文。學生通過對課后習題的閱讀,進而來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學生積極地關注課后題,通過對課后習題的延伸和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和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在學習《找春天》這篇課文時,這篇課文的課后習題是進行這樣提示的,“朗讀課文,說說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卑凑者@個課后習題的提示,讓學生朗讀課文,體會孩子們找到春天以后的那種喜樂情懷,并以此體會課文材料所彰顯的那種春天美的人文特點,以使學生以讀明理,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要將課后習題與課文教學內容進行緊密聯系,根據課后習題的導引與導練,再依據課文中心內容,進行預習指導,語言積累,瞄準提高學生閱讀和習作能力目標,認真組織教學。語文教師時刻不能忽視課后習題的導引與導練作用,并將對課后習題的利用價值,提到一定高度,依托課后習題的價值,引導學生學好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