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
(崇州市江源中學校,四川 崇州 611230)
深度學習是一種以情景為基礎、以高效思考為動力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能力,也注重學生對新舊知識意義的建構,對于學生提升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特別分析淺層次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和發展的局限性,進而結合深度學習的理念設計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閱讀過程中深度思考,高效理解知識,將其內化為自我能力。本文即相應探索深度學習下初中英語教學實施對策。
通常來說,對一篇英語閱讀文章形成深刻、全面的理解,并在情感、文化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感知,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單薄的知識體系無法完成,教師需要從多個層面引導學生借助豐富的材料來深入研讀文章內容,在其中總結高效的閱讀思維技巧和靈活的閱讀方式。那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精心挑選與之相關的材料,充實學生英語閱讀視野,另一方面則要設計層次性的問題,讓學生借助問題深度思考,把握文章脈絡和細節上知識點[1]。同時為了讓學生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則要對閱讀內容中的關鍵語段進行賞析,學習詞匯和相關語法的使用技巧,進而設置多樣的情景引導學生實踐,使學生能夠將新的知識和個人掌握的材料組合重構,內化為個人的創造性思維和知識性應用能力。
以“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整個閱讀篇章主要是對人的性格特征、個性特點等知識的講述,并在其中出現了形容詞比較級的用法,那么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閱讀主題來引導學生,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和關鍵問題來深入研討內容,結合相關的材料進行邏輯分類和信息的捕捉,然后分析人物個性,全面感知整篇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最大限度地把握整篇閱讀要義。
深度學習下實施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特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來深入理解閱讀內容,形成更加全面的英語思維結構。首先,針對閱讀文章,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主動閱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資料和基礎知識的幫助理解三項內容,一是在整個語篇中的關鍵語言知識要素;二是文章中存在的差異性文化知識;三是閱讀文章的大意主旨。只有學生個人在腦海中建立深刻的知識面與獨立的思考邏輯,才能更好地參與小組合作探究,去領會其他不同的思想,進而實現閱讀思維的整合;其次,引導學生以小組方式深究閱讀細節,詳細了解不同語段的具體含義,對細小知識的多層含義、典故來源以及拓展例句進行解讀,以更好地把握英語閱讀文章[2]。
以“Where’s my schoolbag?”這一內容為例,實現深度學習目標,教師要引發學生自主思考興趣,所以相應設計生動形象的卡通人物情景,通過簡單的問題凝聚學生注意力。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文章,對閱讀大意和結構建立初步感知,然后在這一基礎上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共同探索文章的深層含義與重點句式,比如“Her things are everywhere.”等,在小組合作中讓每一個學生對整篇文章實現思維的碰撞和意見的整合,更好地提升獨立學習能力。
反思在深度學習中是極為重要的一大環節,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不足,并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閱讀中的缺陷進行彌補,以實現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那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全方位反思評價活動,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其他好的表現做出合理反饋,同時也要讓學生對每一次的閱讀學習進行反思,對重難點、疑惑點以及常犯的錯誤整理成冊,以在后續的閱讀中及時調整,改進學習策略,從而實現閱讀素養的提升[3]。根據深度學習理念,教師要注重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覺反思的習慣,就其中的閱讀文化知識、篇章含義等內容要發展批判性思維和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閱讀理解整合現有知識,以深入思考和合理的批判精神提高學習效能,讓英語思維品質向更高層次發展[4]。
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內容為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表現進行提問,了解學生對整篇文章所建立的思維態度。然后就學生的表現給予反饋,并共同交流反思,要讓學生在閱讀此篇文章中懂得真正的思維品質,即掌握重點詞匯和語句的基礎上,同時要加深對交通知識的了解,把握東西方國家出行方式的不同,從而增強自身的閱讀素養。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以及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轉變,新的學習理念被提出,且在現實中被應用,深度學習即為其中一種。在此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問題和相關材料深入研讀內容,在分層思考和評價反思等環節的推動下,從詞匯、語段、語言結構、文化知識以及思想情感等各個方面解讀文章,并對新舊知識經驗進行整合,以在深度學習下更好地發展英語閱讀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