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玲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識字教學的效果對學生閱讀和寫作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地看待識字教學,明確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并能夠認真、開展識字教學工作,不斷提高學生識字能力,這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努力探索正確的、靈活、恰當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思路,以不斷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對學生的識字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教師應構建識字教學的整體思路,將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認識更多的生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為學生以后的閱讀以及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此教師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師應明確新課標對學生識字能力要求。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學生能夠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第二學段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第三段學生能夠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次教師應明確識字教學目標。教師應充分把握教材內容,了解教材識字教學內容的難度,與此同時結合上述新課標的要求,明確當前學生識字教學的目標,并且圍繞識字教學目標,開展有效教學活動,使得識字教學的開展更具針對性。最后教師要隨時把握學生識字情況。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識字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促進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和發展。
想要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對識字教學的興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貪玩等特點,對此教師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為學生開展識字學習提供內在動力,以此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例如在學習“水”這個漢字時,筆者引入有關“水的”故事傳說,為學生講解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通過講解這個故事,既加強了學生關于“水”這個字的理解,同時從這個故事中,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大禹治水的精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又如在學習“肝”這個漢字時,這個漢字與人的身體有關,因此筆者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了人體結構圖,讓學生在人體結構結構圖當中找到肝的位置,并為學生解釋“肝”這個字的含義,與此同時教師還借此拓展了其它與身體有關的漢字,有“脾、胃、腎”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識字教學更加的直觀、生動,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識字教學不夠深入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學生只認識、會寫即可,缺少對漢字的深入分析,這樣無法保證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漢字,不利于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的識字練習,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生字含義的同時,熟練地運用漢字。對此教師可以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廣告牌、電視節目的口號等,讓學生練習正確、熟練地運用漢字。例如學生熟悉的一檔綜藝節目的口號為“悅聽、樂看,閱精彩”,這句口號中,有三個同音字,“悅”“樂”“閱”,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三個字的意思以及含義,很有可能產生誤解,對此教師可以針對這三個字,分別進行解釋。之后再結合這檔節目,進一步向學生闡明這三個字的含義。之后教師指導學生用這三個組詞,并進行造句。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熟練掌握這幾個字的用法,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引導學生不斷的積累漢字量,以達到識字教學目標。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渠道,豐富學生的生字量。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地拓展漢字。例如在學習“桃”時,教師可以拓展關于“木”字的旁的漢字,有“李、梅、柳、樹、杏”等等;在學習“江”是,教師可以拓展“三點水”的漢字,有“海、流、湖”等。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漢字。例如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時,準備一個漢字的積累本,將不認識的漢字記下來,然后通過查字典,了解漢字的意義;學生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如果聽到不理解的漢字,可以虛心的向他人請教;學生在看電視節目時,在看到不認識的字時,可以收集整理。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漢字比拼”,比一比學生的識字量,在比拼中獲得前幾名的學生,教師給予一定獎勵,以此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積累更多的漢字,強化學生的語文知識。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的開展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能夠運用靈活、恰當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思路,認真、開展識字教學工作,具體應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小學識字教學更加的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對識字教學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效果,增強學生識字能力,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