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騰達 代娜
(湖南省株洲八達小學,湖南 株洲 412000)
當前,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20年的中國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四個面向”,加強創新人才的教育培養。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要依靠教育。為了促進科學技術教育,特別是科技創新特色教育,有必要充分認識其校本課程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實踐價值。由于隨著學校校本教育的隱性發展,學校校本課程文化的重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關注校本文化的重建和實踐成果,以追求課程改革的深化和技術教育特色的創新發展。
如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作為學校科學技術課程的開發者,我們首先要成為密切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的人。我們需要了解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要了解哪些科技成果可以應用于小學階段的活動中,哪些內容更符合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獲取新信息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活動可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為發展他們的科學素養注入動力。
我校學生對多姿多彩的外面世界很感興趣,特別是網絡世界、太空世界和動漫世界。家長要求學校全面發展學生的科學素質,有的已長期自己在外面請家教、學特長。家長的愿望和學生的要求也為《小學科技創新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打下了基礎。
創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以課堂、課外為陣地,歸納總結出創新學習課堂教學一般模式的操作步驟。利用學校常做常新的小專題研究,開展系列的教法創新研究。
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大膽的創新:創設信息化教與學環境,學習的場地由普通的教室擴展到計算機房、科學實驗室、社區等;學習的方式除教師引導、同伴交流、自學書本幾方面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潛能,增加向網絡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通過新型的學習方式,豐富知識,拓寬視野。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及參加豐富多彩的教學、競賽活動。如科幻畫比賽、科技創新大賽、自編科學小報、創新故事會,課本劇表演、DI競賽表演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巧借省發明協會創建培育“湖南省創新發明教育基地”的東風,繼續完善硬件設施設備的建設,如教室班班通、學校資源庫、鼓勵創建教師學生博客,為創新教育提供更加廣闊、方便、快捷的空間;學校建立創新教育資源站,教師、學生通過資源站互相交流信息。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充滿創造力的頭腦,他們的大腦里有著無限的創造力!”創新是國家的靈魂。中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變,整個社會自上而下都在強調創新。我們省市非常重視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每年舉辦很多次各類創新創意比賽。我認為,組織小學生創作大賽的關鍵不是高端,而是在基于校本的兒童原創作品中發現兒童的創造力,并利用校本課程進行拓展和延伸。當有了一些成果以后,再以孩子的名字進行命名,藏入學校的“校史館”“多寶閣”。這對一個孩子來說該是多么驕傲的事情啊!
以學校為基礎的“創新”科技課程是基于學生的思考和設計的創造性工作,學生一個小小的想法和小的改變會得到他人的認可,并讓學校進行推廣和收集。自從該校本課程開發以來,學生對“微創新”的熱情大大提高,該課程為熱愛創新的孩子搭建了交流和提升的平臺。
基于校本課程為指導下,通過合理使用互聯網,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課程內容,創新科學技術方法,教師應對此活動形成高度的思想認識,必須積極擴大課外活動,并為學生提供出色的科技創新學習空間和探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