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蘭
(重慶市江津區李市幼兒園,重慶 402274)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成效事關幼兒的安全性和社會的穩定性,在農村地區幼兒園中,其安全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并且農村周圍存在的安全隱患相對較多,為有效應對危險情況的發生,則應當制定緊急預案,保障應急疏散秩序良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兒在危險事故中的安全性。
農村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開展是至關重要的,對社會和諧和穩定發展具有積極價值。應急疏散練習作為安全教育中的一部分,能夠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學習應對危險事件的處理方式。但是對于農村幼兒園來說,由于幼兒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在出現危險情況時,很難冷靜的應對和有效地進行自我保護,因此幼兒園及教師應當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從而有序安排幼兒疏散,充分保障全體幼兒的安全。而這一過程,對農村幼兒園來說,是對其險情處理能力、教師管理能力的考驗,必須要通過有序高效的疏散方案,以此提高安全認知水平及合理撤離疏散管理水平,促使農村幼兒園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因此應急疏散練習在幼兒園安全教育中具有極為關鍵的價值和作用,有利于實現社會穩定[1]。
在農村幼兒園安全教育中,練習應急疏散應當先做好準備工作,即從三個細節方面入手。首先是在正式演練之前,建立應急疏散小組,目的是為協助教師在疏散幼兒過程中處理突發問題,保障幼兒有序撤離和疏散。在挑選應急小組成員時,應注重以男性教師為主要力量,從而更好地保障幼兒和其他教師的安全,避免發生跌倒、踩踏等事件,提高應急演練的實際作用;其次是合理準備道具,模擬各種應急疏散場景。在農村地區,比較常見的突發危險情況主要是火災,其危險隱患較多且不易察覺。為有效應對火災,在具體演練過程中,可以將火盆作為模擬的火源。同時還要準備水桶、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在演練開展之前,教師要向幼兒分發濕毛巾,指導正確逃生疏散技巧,利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煙霧進入呼吸道;最后農村幼兒園在開展疏散練習時,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撤離疏散路線,根據教學樓或者教室的分布格局、與操場等空地的距離等,規劃編排不同班級的疏散路線,并在科學的撤離時間內,保障全部幼兒和教師能夠有序疏散,確定最優路線,以實現安全有序撤離危險點[2]。
在演練開始后,還需對疏散的過程進行安全管理和控制,規避幼兒出現恐慌等情緒,從而防止發生擁擠踩踏事件。因此教師應事先告知幼兒要服從應急疏散演練安排,引導幼兒聽從指令,不得私自亂跑,避免造成危險。比如在地震應急疏散練習中,教師在演練開始時,指導幼兒開展安全防護和求生技能,如利用書包護住頭部并蹲在桌子底下,然后等待下一步指令。再比如在火災應急疏散練習中,教師要指導幼兒利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有序從門口進行撤離,按照事先規劃的最優路線,有序疏導幼兒。如果在疏散過程中,有幼兒發生摔倒,負責教師及應急小組要立即引導幼兒從摔倒幼兒的兩側進行疏散,避免發生踩踏,并對摔倒幼兒進行檢查。待幼兒疏散到操場等空地時,教師要及時清點班級人數,在人數清點完成并確認無誤后,可以提供醫療救助等,然后應急小組要對著現場進行滅火,并向幼兒講解火災逃生知識,從而實現幼兒的合理疏散撤離,保障應急疏散方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農村幼兒園教師數量相對較少,為確保安全教育和應急疏散練習活動的有序開展,需要合理調度和分配人員,并明確各自職責,從而有效保障演練方案的有效性,因此幼兒園首先要確定應急疏散小組成員的職責,即在正式練習之前,在教室前后或教學樓內張貼疏散撤離指示標識,并在園內的醒目位置上張貼疏散路線地圖。在開展應急疏散練習活動時,應急小組要在各個樓梯口中進行把守,避免幼兒摔倒而造成擁擠踩踏事件。在火災應急疏散練習中,還應當配合消防部分進行滅火、采取救助活動等。
其次教師要做好幼兒的管理工作,及時清點班內幼兒人數,讓幼兒服從疏散安排,并引導幼兒保持冷靜的頭腦,聽從撤離指揮,提高疏散效率。
最后救助小組和后勤保障小組,要在險情發生時,第一時間組織相關人員或者教師開展防護工作,對受傷幼兒進行應急救助。并且要根據具體險情,搶救重要的文件檔案,以防止重要文件資料丟失。另外后勤保障小組及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疏散前的安全指導,在疏散過程中維持秩序,保障撤離合理安全。在幼兒疏散到安全區域后,發放飲用水,并協助救助人員進行有無人員受傷或財產損失統計等等。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在當前社會的發展中不容忽視,通過科學有序的應急疏散練習有利于幼兒園教師合理安排應急疏散工作,有效引導幼兒開展突發險情的撤離工作,充分保障幼兒園的穩定安全,提高幼兒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確保幼兒平安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