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彬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感德霞庭小學,福建 泉州 362413)
前言:進行音樂欣賞期間,首先進行聆聽,在節奏與旋律當中對作品表達的具體思想情感進行感受、體驗以及理解,這屬于綜合性的情感體驗。在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當中,音樂屬于一項重要的要素,音樂鑒賞可以為學生形成鑒賞能力奠定一個堅實基礎。為此,欣賞教學的實際效果可以對學生產生較大影響。實際上,音樂是指音樂家借助一定音樂技巧演繹出來的作品,能夠對音樂家具有的內心情感進行有效表達。音樂欣賞主要是對音樂進行靜態吸收的一個過程,通過互動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欣賞效率,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如今,在素質教育這一背景之下,主要提倡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素質教育除了關注學生對文化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之外,而且還要求教師著重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在小學時期,音樂欣賞教學著重強調學生和作品進行直接接觸。因此,互動教學屬于有效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互動欣賞當中對音樂作品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進行主動挖掘,在生動豐富的活動當中對音樂具有的魅力加以感受,并且對音樂帶來的感動以及快樂進行體會。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1]。
在音樂欣賞教學期間,學生處在主體地位,音樂教師對此必須加以高度重視。音樂教師需要漸漸放開對于欣賞教學的控制,突出學生在欣賞課當中具有的積極作用,并且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欣賞以及自主學習。而且,學生作為欣賞教學當中的主體,需把自身對于欣賞課的看法以及意見及時反饋給音樂教師。這樣一來,音樂教師可把學生愛好以及興趣當作依據對教學方案加以設計,主動對全新音樂領域進行探索,在欣賞訓練當中有效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比如,開展《愉快的夢》教學期間,音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簡單律動對起伏的旋律進行體驗。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鼓勵學生對完整歌曲進行聆聽,引導其從旋律、節奏方面了解歌曲當中包含的不同樂段與樂句,參考教材當中的歌詞,對歌詞表達的具體情感進行理解。同時,音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欣賞技巧對歌曲進行感受,激勵學生心存夢想,同時為了夢想不斷努力奮斗[2]。
音樂教師開展互動式欣賞教學期間,需要設置生動形象的互動過程,促使教師與學生在互動當中進行良好情感溝通。課堂之上,音樂教師可把音樂作品當作基礎,設計有關問題,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欣賞情境,促使學生在與教師進行互動期間,可以積極動手、動腦、動耳并且動口,可以對音樂作品表達的情感態度加以深刻感受,掌握相應的欣賞技巧,學會對音樂的美進行欣賞。
比如,開展《詠柳》教學期間,音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出個謎語,要猜樹姐姐的姓名,看一看哪名同學最聰明。謎面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3]。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思考。音樂教師通過學生非常感興趣、非常喜愛的猜謎語進行教學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以及欣賞興趣。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柳樹動態視頻,引發學生進行自由想象,借助各種動作對柳樹飛舞時的姿態進行表演,為之后的水袖表演奠定基礎。進行欣賞教學期間,欣賞應當和互動形式進行結合,從觸覺、聽覺以及視覺多個感官進行聯合調動,進而促使學生對于音樂作品形成立體感知。
課堂之上,教師需學會放手,促使學生在音樂欣賞期間充分發揮出自身具有的創造性以及能動性,沖破以往觀念束縛,站在全新角度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可以用全新理念對作品進行詮釋。互動課堂具有的優勢在于學生可以自由發言,可以在開放、自由的欣賞環境之中表達自身見解,拓展思路,形成自身獨特的欣賞視角。
比如,開展民謠欣賞教學期間,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通過欣賞民族歌曲對民族文化加以了解,促使學生對民族音樂具有的特點進行感受。為此,音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一些民族歌曲進行自由搜集,和學生分享,促使學生對于歌曲產生不同感受,之后對自身感悟以及認識進行交流,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以及鑒賞能力。
結論:綜上可知,伴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逐漸深入,以往教學模式以及目標無法適應如今社會。所以,實際教學期間,音樂教師需對社會加以深入分析,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意識,對互動教學加以合理運用。欣賞教學期間,音樂教師需突出學生具有的主體地位,營造生動形象的欣賞情境,同時培養學生創新與鑒賞能力,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效果,進而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