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耀龍
(甘肅省隴西縣昌谷九年制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
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成績,更應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核心培養,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課程與實踐中淬煉運用生物學知識和方法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真實本領,真正體會到生物學科的意義。誠然,這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
初中的課程理念包含了生物學核心素養中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等內容。如同海洋中為漁船指明道路的燈塔,這為選擇提供了新的依據——任何有有助于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講都可以成為教學內容。教師有責任改進教學策略,為學生開啟“生物學之眼”,探究生命奧秘,認識生命的意義。
生物課程在初中階段所占學時比例較少,不多的教學時間內不足以讓教師深入開展教學方法策略性改進的系統工程;部分學校硬件設備尚不完善,不利于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開放化發展;學生與家長更看重成績,對于表面上看起來于升學率或許無甚幫助的各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和主題教育興趣不足……這種種因素都導致了初中生物課堂中教學形式固化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相長”只是一種比較理想化的狀態,我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更多的是依據固有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更重視自己的教學需求來備課,通過板書的形式書寫相關的知識點,并帶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記憶,這樣有損學生自主學習。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僅僅是沿著教師的思路來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甚至局限著學生的思路,卻忽視了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許多生物課堂在傳統僵化的教學形式中,教師創新動力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日復一日,惡性循環。如此下來,不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利于生物學核心素養落地。
一方面,過去對中學而言,無論是學校綜合實力、教師教學水平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判定幾乎都局限在了升學率與成績上,多方面的偏頗態度使得教學評價模式單一,從而影響了各方發展素質教育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往往忽視了對課堂教學評價的更新,比如許多老師不喜歡成績較低的孩子,或者對不怎么考的知識講解很少,這些都不利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以實驗教學替代某些口授式教學往往將生物知識更為直觀、科學、新奇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將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積極主動性極大的調動起來。例如在學習小型動物(如昆蟲、鳥類)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學生自愿參加的原則適量設計幾節解剖課,運用群體心理效應,讓對生物學興趣較為濃厚的學生帶動興趣一般的學生一同參加新奇的解剖實驗,親眼親手感受動物身體結構的奧秘。
在課堂內外開展綜合實踐,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帶領學生參觀市區的生命自然博物館,看新生兒從胚胎形成到降生人世的過程,看各種動物標本中清晰的肌肉紋理和血管脈絡;參觀植物園,看花蕊、花萼的具體形態,看孢子植物與種子植物的區別。學生在理解生物學概念性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并運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活中的生命現象。
課時有限,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等形式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作為將新型教學技術和傳統課堂有效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該模式充分結合了新技術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不僅允許學生在課前自行搜索學習多樣的課前學習資源、自行把握學習時間,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且教師根據課前小測的結果布置課堂練習、把握教學節奏,保證了教師角色的保留;此外,教材與資源的學習在課前完成,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效率便可大大提高,有利于教師切實把握學生狀況,以及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如細胞相關知識,課前為學生提供適量視頻資源與ppt,督促學生自學,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實驗教學,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
甚至局限著學生的思路,大部分學生缺乏問題意識。而問題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教師應當在學生掌握足夠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通過實驗、或小劇場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勤提問題、獨立思考,培養理性思維。例如:組織學生回憶家庭日常煮菜做飯時使用的酵母、醬油等調料,聯系課本知識,提出如“酵母的成分是什么”、“醬油是怎么制作的”等問題,來學習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初中生物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可以適量地進行生活化處理,幫助學生提高發現、探索生物知識的能力和培養社會責任感。方法多樣,如緊跟社會熱點,組織學生對“三聚氰胺”、“埃博拉”、“長生疫苗”事件等進行調查和分析,用調查報告表達自己的觀點,啟發學生對社會食品藥品衛生安全問題的思考;再如,讓學生分小組為貧困地區兒童設計“救助小藥箱清單”,并進行互評和比賽,使學生在了解安全用藥知識的同時體會國家健康扶貧的意義。
教師應當拋卻“一張卷子論高低”的傳統思維,以多樣化評價形式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考核,鼓勵學生發展學科相關興趣而不是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并設計適當的方案激勵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比如,對于寒暑假作業,大可在布置適量練習題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各項實踐活動,以植物或動物撫養日記、社會熱點事件的生物學探討、調查報告、讀書筆記等方式參評;對于學期末成績,在試卷之外設計小組學習成果評比;對于學期內日常學習狀況,采用積分、星級制度等進行日常鼓勵,采用互評制度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學習他人優點等。
本文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評價形式固化等問題,并從四個方面給出了創新教學形式的策略,強調了創新教學評價形式的重要性。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非朝夕之力,希望本文能為眾多教師提供些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