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培
(河北省阜城縣阜城第四中學,河北 阜城 053700)
合作學習是組織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也是課堂創新教學的途徑之一。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是這種方法的基本特征。它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課堂學習氣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培養交流和合作能力,培養良好的非認知品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主要是:創設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細心組織,形成合作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取長補短;積極評價,倡導合作創新;整合歷史知識、促進內遷力。
首先要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小組模式,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特點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以4-6人為最佳;其次要讓學生民主選出被大家所認可的合作學習的組長,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習慣挑選組員,同一小組中要包含好、中、差三個層面的學生,從而相互取長補短;最后,要明確合作學習的具體分工。分工要體現出小組每一位成員的優勢,具體角色可分為記錄員、組織員、發言人、收集人等等,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熱情,不留閑職,從而形成一個人人動腦的互動集體。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整合大班教學、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等多種課堂組織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任務、教學形式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合作學習中,教師務必要尊重客觀規律,在講解歷史人物、事件以及現象的過程中,要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為主,特別是在評價歷史事件與任務時,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同學們集思廣益,深入探討歷史的發展規律。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實踐,著眼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著力形成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這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一做法有一定的局限:第一,它使課堂教學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個人行為,學生間缺乏相互的交流和合作。第二、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在學習上的被動地位,學生的自學往往成為教材的閱讀、理解記憶的過程,無形中由“教師灌輸”變為學生的“自我灌輸”,它還只是一種低層次的“自學能力”。要突破上述局限,必須構建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優點表現在:學生能夠從一定情境出發,通過生生、師生間多向交流與合作,一同討論、探索、發現,以此得出某種結論,獲得某些知識。具體做法主要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
要想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大環境,就必須要重視教學環境和教學心理的塑造。教師要善于在全班上下營造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互助,教師要不斷地積累知識,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教師要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傳遞最新的計算機應用動態,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拓寬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想象,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在班級開設歷史知識競賽,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網頁制作、圖像設計等,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為學生開辟創新的空間,從而使合作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
要學生擁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但學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與發展卻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它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與訓練。在交往中,要訓練學生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樂于陳述自己的意見,敢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修改和補充自己原來的想法。別人提出疑問時,要針對問題耐心解釋,要盡可能作出令人滿意的答復。要虛心考慮別人的意見,修正和補充自己原來看法中不正確、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認識,肯定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確看法。教師要加強交往中具體技能的訓練,比如,別人說話時,自己應如何注視對方;在恰當的地方,如何打斷別人的談話,陳述自己的觀點;自己說話時又如何讓別人有插話的機會;有不同見解不能統一時,如何學會保留自己的意見。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體會別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證合作的效率。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時一般以肯定、鼓勵為主;評價時一是要采用多元評價標準,即根據不同的學生表現,從多方面肯定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同時又要適可而止地指出學生某些方面的不足,但總體上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這樣可以關照全體,尤其是對小組內的表現欠佳者,更要熱情鼓勵,幫助后進生樹立信心,增強勇氣。二是在評價方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如我在歷史教學中就采用了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更側重于學生間的互評。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加強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合作學習是初中歷史教學的又一里程碑,是落實教學改革的最佳途徑。實踐證明,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創新與實踐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當前合作學習已經得到了廣大學生的廣泛支持與喜愛,因此,我們必須要夯實基礎,時刻以學生為中心,積極組織科學的合作學習,從而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與學生一起去尋找真理,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