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穎
(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河西營小學,河北 廊坊 065300)
語文學習與其他的科目有所不同,其需要學生不斷積累并夯實基礎知識,同時積極拓展并延伸學生的語文視野,進而保證讓語文教學有深度和廣度的提升,其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將語文知識靈活的應用到生活的實踐中,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核心素養,促進小學生全面成長。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因素,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閱讀也不例外。只有基于興趣的閱讀,才能讓閱讀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脫離興趣的強硬閱讀,只能讓學生在被迫閱讀中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讓閱讀效果大打折扣。根據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故事、兒歌、游戲、多媒體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閱讀。
例如,學習五年級語文《草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為學生展示草原美麗風光的圖畫,并插入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在圖、文、聲、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草原的美麗和神奇,以及草原人民的熱情。這是傳統說教的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相比之下,這種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探究欲望,并為學生營造一種愉悅、民主的閱讀氣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聚焦點,從而調動每位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于是,帶著好奇、驚喜、興奮,學生激情飽滿地進入新課的閱讀,并在閱讀中透過文字表象獲得獨特的感受,提出很多個性化的見解,真正踐行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語文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閱讀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教師要根據具體閱讀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興致盎然地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對于小學生而言,一般的年齡都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好奇心也比較強,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閱讀中將多媒體設備有效應用,能夠為學生創設出具有趣味化的情境,同時多媒體也可以將抽象的閱讀教學變為更加形象化和生動化的內容,能夠快速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積極融入到閱讀中。比如:在進行《小公雞和小鴨子》相關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先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小公雞、小鴨子的圖片、視頻或者兒歌等,通過對視頻或者音樂的播放,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顯著的提升,并開發了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閱讀的氛圍也會更濃厚。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特征等有全面的了解,然后為小學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防止教師的閱讀教學方式與小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不相符合,而影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將情境演繹的方式融合到閱讀教學中,讓小學生將文章中的角色扮演出來,然后通過相互的對話以及動作等,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和內容,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極大的激發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學習了《草船借箭》相關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讀物中的人物,諸葛亮曹操、周瑜等,然后通過對話以及演繹的方式將讀物的故事表現出來,這樣小學生對讀物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的情節發展就會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三顧茅廬》等文章,并在閱讀之后寫出閱讀筆記或者觀后感等,巧妙的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將閱讀和積累的內容靈活的應用到寫作中,提升了小學生的文學素養。
選入語文教材的課文名篇佳作甚多,其優美的語言、新穎的布局、獨特的構思、鮮明的人物形象,值得教師引領學生認真閱讀、細細品味,感悟其蘊含的獨特魅力。但閱讀本質,讓學生多讀、讀好,指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地閱讀,讀出感情、韻律、意境。如齊讀、對讀、分角色朗讀、指名讀等 ,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閱讀中品味語言文。
以五年級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這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全文情感突出,主題鮮明。在描寫昔日輝煌時,流露出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描寫侵略者對圓明園的踐踏時,體現了作者無比憤懣和仇恨的感情。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以悟促讀、提高朗讀能力;以悟促誦、積累語言"。首先是自讀,學生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其次是精讀,在學生感知文章主要內容后,細讀、精讀一些重點片段,如在第五段的朗讀中要讀出無奈、氣憤、痛心的語氣。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琢磨語氣、語調、語速。再次是比讀,如指名讀、小組讀,比-比哪組的感情表達最恰當。最后是聽讀,通過聽錄音中的示范朗讀來對比自己的閱讀,在比較中找出不足,取長補短。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情緒廣泛地調動起來,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讓課堂教學因朗讀而精彩、因朗讀而活力四射,真正彰顯語文教學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