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元利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寬平小學,吉林 長春 130012)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下的新式教學形式,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互助協作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的主要教學新方式,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還有利于塑造團結協作的班級學習氛圍。所以做好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建設與引導工作,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是一個勢在必行的教學工作。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課堂氣氛,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活躍。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成為學生的引領者,主要指引學生進行學習。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讓學生在學習中獨立思考,而不再依賴教師教學。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問題討論中,從而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同時能夠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并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信心[1]。
最后,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受到相應的挑戰。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學的設計者,同樣也是教學的參與者和組織者,為此,教師應該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疑問進行解答,從而有效帶領學生進行探討。
結合本校實際開展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筆者發現在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的英語教師已經初步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在系統探究教學改革活動的過程中,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加以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能基本上能夠培養小學生合作學習英語知識的能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推進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如教師沒有綜合分析小學英語教學需求,盲目地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得到培養,學習效率偏低;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忽視了輔導的重要性,不重視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情況實施有效的教育和輔導,影響學生合作學習效果;在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部分學生課堂參與度偏低,沒有真正融入合作學習活動。所以針對當前小學英語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合理化應用進行更加系統的探究,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活動的深入推進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這對于全方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可以產生積極影響。具體分組時,教師要先通過學生的英語成績、能力分析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劃分好、中、差三個檔次,然后考慮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因素,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實現優勢互補。通常,組內成員以4到6人為宜,其中一名是優等生,一名是“學困生”,其他是中等生。此外,在堅持科學分組原則的基礎上,為了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穩定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習小組成員加以調整,對學生給予人性化關懷,保證學生的整體學習效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要把握教學時機,確保能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英語教學。具體到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考慮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在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學生彼此有爭議時,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學生學習重、難點且理解不透徹時,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在講解與season相關的英語知識過程中,針對學生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理解不夠透徹、無法把握季節的特點,也難以使用季節方面的單詞進行英語溝通和交流的情況,教師就可以把握時機運用小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主題進行分析探討。如以 spring為主題,教師要先對春季的特點進行分析,再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合作設計簡單的小對話,并將搜集到的信息融入對話設計中,之后,各組一一展示并講解,這樣學生就能快速而準確地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小組小組合作學習,其中評價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對此,教師要基于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考慮,對學生個人表現進行評價、對合作狀況進行評價、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合作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展示”各個環節制定詳細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
其中,評價指標為組內成員的積極性、操作能力、合作參與度、創新度等,評價等級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優(90分以上)、良(60到90分)、差(60分以下),教師要以量化標準對學生實施客觀準確的評價。與此同時,教師要采用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在全方位推進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索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使學生在互相幫助和互相溝通的基礎上完成學習任務,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小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