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甫
(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長堡鎮中心完小,貴州 銅仁 565207)
一方面,傳統教學觀念的遺留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法,強調的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自主交流、討論、探索和求知,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著輔助的引導作用。然而,縱觀當前的教學現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依然堅持固有的傳授式教學理念,過多地干預學生的討論和學習過程,依然采用“我講,你記”的方式,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靈活性。這種死板的教學方法無法體現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數學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缺乏對合作時機的重視。部分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并未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科學選擇合作時機,而是無論什么時候、什么題型都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與合作,從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濫用,降低合作學習法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影響了小學生們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們,大多處于12歲以下的年紀,無論是知識積淀還是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對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部分學生可能由于畏難情緒,缺乏自主性和積極性,如果沒有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勢必會導致小組成員實現兩極化發展,加大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與此同時,部分老師只將小組合作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延續到課后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勢必會影響到合作學習的效果。
縱觀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小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并未注重其內在價值和意義。部分教師提出問題后,經由小組討論后給出答題思路和意見,過分看重最終的答題結果,忽視了學生小組的內部討論過程。與此同時,教師只是簡單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忽視對整體教學氣氛的構建,促使學生只是在簡單的“提問——討論——回答”模式下不斷循環,久而久之就會顯得單調乏味。這種缺乏互動的小組合作學習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引、缺乏科學的互動、學習重心單一,這將大大降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小組合作雖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但并非萬能,無法適用于所有的情況。因此,教師引導立足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注重對時機的分析和選擇,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小組合作教學,創設多元情境,增添教學趣味,避免方法運用不當,造成學生厭學和懼學情緒的增長。相較于傳統的知識講解,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更加直觀化、簡單化和形象化,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好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所在,有助于自身各方面能力地提升。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前提是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教師要堅持“強弱結合、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小組內部形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和諧氛圍,小組之間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激發小學生們努力展現自己,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小組內部各個成員都要對應具體的職責,各司其職,有序合作,定期對組內成員的職責進行輪換,確保每個人都能擁有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觀察、了解和研究,及時反思小組合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癥下藥地擬定改進措施,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案和內容設定。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我們可以以每個小組的組長作為建筑工程師,然后每個小組在工程師的帶領下,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搭建工程建筑,比賽哪個小組搭建的建筑樣式最多,最穩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踴躍地參與到小組學習活動中來。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應該具備更多的學習權利。利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就學習內容展開積極有效的探究,引人一些更為多元的合作學習手段,幫助他們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這樣才能凸顯素質教育的意義。例如,在教學“圓”的相關定理時,教師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折紙和剪紙等手工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究。學生們可以對圓形的彩紙進行自主分解、拼接和轉化,將圓分解成若干個其它的形狀。在這個不斷分解和組裝的過程中,學生將對圓形和其它圖形的變化規律具有更加深刻和形象的認識,并對圓形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等特征和相互間的數量關系,更加熟悉和了解。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學生自主交流、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總結和反思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及時地對學生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主要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引導學生自主反思,完善下一次的小組合作方案;二是并將學習到的重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加深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養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三是對表現好的學生和小組給予肯定和鼓勵,強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合作主動性,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更加高效的完成數學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