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惠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安肅鎮南孤莊營小學,河北 保定 072550)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發展越來越快,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時代,中國人需要走出去也需要引進來,這些都需要人們學好英語。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我國在小學階段就開設了英語課程。很多老師發現,在小學英語高端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很多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都非常感興趣并且學習欲望也很強,但是英語學習是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學生會落下英語學習,學生之間會產生一定的差距。英語學習差的學生會排斥英語,而英語學習好的學生會非常喜歡英語學習,久而久之,差距會更大。小學英語高段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如何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成了很多老師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并探討了小學英語高段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現象。
現階段,我國教育評價一個學生學習好壞往往是通過學習成績來評判的,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主要也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體現的。小學高段英語教學是指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學生的所有學科成績都很差,其中就包括英語,他們不僅反感英語學習,還反感其它學科的學習;另一類是其它學科成績都很好,唯獨英語成績不好,或者是其它成績都一般,只有英語成績好。一般說來,女生的英語成績普遍好于男生,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英語成績普遍好于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
在英語學習中,成績好的學生會很喜歡英語學習,也敢于用英語表達自己,從中獲得滿足感,而成績差的學生會很反感英語學習,不喜歡做作業,也不善于表達自己,更甚至有些學生會很反感英語這個學科的老師,認為上英語課就是一種折磨。同時老師也會更多的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交流,而忽略了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從而使得成績一般的學生成績更一般。
造成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的原因有很多,有老師教學方式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一般說來英語學習好的學生在聽力方面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認真的聽老師用英語表達的內容,而英語學習差的學生則無法集中注意力;英語學習好的學生在讀和說上,更敢于表達自己,他們敢于將自己所學習的內容大聲的讀出來,認真的模仿別人的發音和語調,同時在說的時候也會敢于表達自己,不怕說錯出丑,而英語學習差的學生則不敢大聲的朗讀,也不敢和別人英語交流;在寫上面,英語學習好的學生更加喜歡英語學習,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英語,同時他們在記憶力方面也會強于英語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在教學上更加重視英語學習好的學生,平時回答問題或者其他的一些課堂活動都會更多的選擇英語學習好的學生來參與。這些都會導致英語學習好的更愿意學習英語,而英語學習差的更排斥英語學習。
引導式教學法發揮了老師的關鍵作用,老師要在教學中根據教育部的教學任務和小學英語課程的特點,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自主獨立的思考學習,可以多給學生提問,或者是給學生留下針對所講內容或下次課內容的課后作業。
情境教學法是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內容設定一個有人物、事件的場景,可以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也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場景,讓學生自由選擇場景的人物和事物。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和交流方式,同時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演講和辯論都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演講就是用英語對某種觀點或方法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演講的技巧并鍛煉學生人前演講的勇氣。辯論法就生活中有趣的某個問題分為正反兩種觀點,然后將學生分為正反兩組,圍繞這一觀點進行一場辯論賽。這樣學生需要大量的翻閱資料,認真準備,并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大家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演講辯論法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率。
研究性教學法就是老師將英語課程中有關內容集合起來形成專題,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某種語法,某個詞匯的運用方式等。老師通過專題可以引導學生獨立的查閱相關知識,同時也可以集合所有學生的見解,進行專題討論。
分類教學方式是指對不同成績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各個學生的特點,不能只關注英語學習好的學生,而忽略了英語學習不好的學生。
我國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現象一直存在,社會各學者和老師們都在從各方面尋求解決方式。小學生是社會的未來,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能夠增加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滿足了未來社會發展需求。